七一社區        注冊

剔除“題字”官氣,還需制度發力

於騰洋

2014年08月14日15:5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大老虎”現形,怎麼處理他留下的“墨寶”似乎成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最近中國石油大學就因此陷入輿論漩渦:先是刻意用火箭模型遮擋住了落馬“著名校友”的題詞署名,后又將學校新聞網上與其有關的報道悉數刪除。(8月14日,《新華網》)

無獨有偶,官員前腳被查,其“墨寶”緊跟“落馬”,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田鳳山、成克杰、胡長清、王有杰等巨貪都可謂是此道中的“高手”。其實,那些熱衷於題字的官員,非常明白自己“墨寶”究竟存有多大價值,這個價值又會隨著什麼而變﹔更清楚,自己今天的書法藝術“名作”,明天就可能“因故”成為被鏟除的“遺羞”。

但是,即便如此,還是有人會樂此不疲地四處“題字”,難道這些熱衷於“題字”的官員真練就了“顏筋柳骨”之范?字寫得足以“世代傳承”?應該說,這種可能性是很低的,想要成為書法大家,並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即便是“天才”也需要有充足的練習時間,才能寫到“傳承”的地步,這對於工作繁忙的官員來說根本沒有成為“書法家”的時間保証。

既然不是什麼書法家,作品也很一般,但仍有個別官員熱衷於“此道”,無怪乎兩點原因:其一,為了豐厚的“潤筆費”。這是最主要的因素,官員“書法家”每留墨寶必有價格不菲的“潤筆費”,這個酬勞是“合情合理”、“光明正大”,表面看似乎是這麼回事,其實,稍加分析就不難發現,這隻不過是權力尋租自欺欺人的障眼之法而已。其二,為了追求心理上的滿足感。大凡在官員“書法家”手裡求字的人,必然是胸有“雜念”的,這樣其必會窮盡諂媚之術,讓書寫者深深陶醉於自己的“大家風范”,某公在《書法報》上這樣撰文吹捧:“承柳公權之鐵骨,襲顏真卿之渾厚,飄逸靈秀再追‘二王’”就是最好的例証。

面對如此強大的“糖衣炮彈”,試問能頂住的有幾人?所以說,官員應該加強自身修養,要潔身自好管好自己,牢記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都不要輕易“題字”。應該說,官員在工作之余練字自娛未嘗不可,但若是讓自娛之愛沾染上“官氣”、“銅臭味”就大大的不妥了。

當然,剔除“題字”官氣,讓藝術回歸僅僅依靠官員自身道德修養的提高還遠遠不夠的,2008年的《國務院工作規則》即規定,“國務院領導同志不為部門和地方的會議活動等發賀信、賀電,不題詞”,2012年12月中央出台的“八項規定”更是嚴格了“不題詞、題字”的要求。有理由相信,在不題詞、題字這一硬性約束的嚴格執行和監管下,剔除“題字”官氣,為時不遠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於騰洋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