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奎
國務院7月組織了那場規模空前的大督察,目的即包括破除“政令不出中南海”之弊,推動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強力督察背后,說明官員不作為已成為一種現象。(8月12日《新京報》)
近年來,“中南海制定的東西出不了中南海”的問題時有發生。正如老百姓傳言的那樣:中央政策大晴天,下到地區起點雲,傳到縣裡變成雨,落到鎮裡淹死人。
“政令不出中南海”該誰買單?筆者認為,該我們還不夠健全的法制。
中央的決定命令,其本質都反映了法治的精神和力量。如果中央的各種命令和政策決定在執行過程中被扭曲、被異化,不僅抹黑了黨和政府的形象,而且,損壞了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利益。甚至會導致國家政權的不穩定。這種挑戰中央權威、蔑視群眾利益的行為,與黨的宗旨是背道而馳的。
導致“政令不出中南海”的原因,除了下級對政策命令本身理解不夠外,最根本的原因是相當一部分法律法規尚未形成自動運行的機制,而且,操作性也不強。因此,中央權威被弱化。一些地方不僅執行中央政府決定命令打折扣,有時還無視法治權威刻意規避法律。
“政令不出中南海”是禍國殃民的行為。要讓這種根深蒂固的頑症得到有效根治,我們必須盡快完善相關法規制度,依法破解“中梗阻”,依法打通“最后一公裡”,依法糾正推諉扯皮、拖延應付等庸政懶政行為,依法問責陽奉陰違或和中央叫板的大小“老虎”,確保國家政令暢通。
相關專題 |
· 郭俊奎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