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如果有好的家風,家人就是清白為官的第一道屏障﹔相反,如果家風敗壞的話,家人就是清白為官的第一道障礙。8月7日《人民日報》人民論壇發表了題為《“居家”正,“居官”方能正》的評論文章,讀后深有感慨。
正如文章所言,腐敗官員頻頻落馬,不少案件的共同特點是“家人涉腐”。譬如徐才厚為他人晉升,為他人謀利,直接和通過家人收受賄賂﹔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局長鄭筱萸,一家三口悉數涉貪,涉案企業行賄大多與其妻子和兒子發生交易﹔劉志軍與其胞弟劉志祥在鐵路系統上演“貪腐親兄弟”。家風不正,貪欲叢生,就會出現“一人當官全家涉腐,一人落馬牽出全家”的現象。沒有家人正能量的供給,沒有良好家風的熏習,拜倒在誘惑面前,屈從於欲望之下,幾率就大很多。
由此,讓筆者想到民間的一句俗話:“人貴不過三輩。”之所以貴不過三輩,是因為有的人發了財或做了官,有權或有錢之后,便放棄了對自身修養和自身素質的提高,自以為是,為所欲為,驕橫拔扈,自視高人一等。上梁不正下梁歪,他的兒孫由於沒受到他創業時的精神的熏陶,倒是學會了他對權力或財富的享受。在這樣的家庭裡,“人貴不過三輩”當屬自然現象。
也正因如此,筆者認為,“居家”正“居官”方能正,是各級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最好的警示語、座右銘。黨有黨風,民有民風,家有家風。領導干部家風的好壞,直接關乎其家庭的幸福安康。俗話說,“妻賢夫禍少,兒孝家平安。”良好的家風,不但能保持領導干部家庭聲譽,而且能為家庭贏得幸福快樂。更為重要的是,家風也影響著黨風、政風。家風不正、家政不廉,則必然導致為官不清、為政不廉。這正如古人所雲:“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家貪戾,一國作亂。”
在這個意義上說,新的歷史時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如何念好家庭“廉政經”,既是一個家庭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切記,“欲治其國,必先治其家”,一個領導干部的家風如何,對他自己能否廉潔從政、子女能否健康成長、家人能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都有著重要影響。特別是父母的撫育之恩、夫妻的芝蘭之義、子女的骨肉之情,經常把領導干部置於公權與私利、公理與私情的兩難境地。所以,民間才有了“當官要公廉,親情第一難”的順口溜。
這意味作為一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像端正黨風那樣帶頭樹立良好家風,自覺擺正黨性與親情、家風與黨風的砝碼,對家屬和子女不能不聞不問,不能不加約束,不能聽之任之。要時刻牢記“居家”正“居官”方能正的道理,經常了解他們的工作和情況,對於一些有傾向性問題的苗頭,要早制止、早糾正,“防微杜漸,慎獨慎微”,堅決防止和剎住“枕頭風”、“炫耀風”、“奢侈風”、“攀比風”、“后門風”、“說情風”。這樣,才能為自己的家庭筑起一堵結實的腐敗“防火牆”,才能讓“一個不廉,全家難圓”的鬧劇不再重演。
相關專題 |
· 林偉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