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好干部”在瘋狂的貪欲中沉淪給人警示

林偉

2014年08月08日15:0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最近,內蒙古自治區紀委通報了3名廳局級黨員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3名落馬官員分別是原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副市長薄連根,原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法制辦主任武志忠,原呼倫貝爾市副市長金昭。他們都曾是努力上進、春風得意的“好干部”,但隨著權勢的增大,在利益誘惑下漸漸迷失信仰,走向貪腐深淵不能自拔。最終,他們濫用權力瘋狂建立的“財富帝國”在黨紀國法前轟然倒塌。(2014年8月7日《半月談》)

我們都知道,佛教的基本修道方法之一是“護念”,即守護心念。《壇經》中有一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意思是說,身是佛教之聖樹,心像一方明鏡,必須時時檫拭,莫讓其被妄念(主要指貪、嗔、痴)的灰塵覆蓋。內蒙古自治區紀委通報的3名廳局級落馬官員之所以走向貪腐的深淵,蓋因沒有時時檫拭種種妄念的“灰塵”所致。

報道稱,半月談記者梳理盤點3位官員的案卷發現,他們都是“靠山吃山”,政商“親密”勾兌,企圖通過商業化的洗錢方式打造個人的“財富帝國”。譬如,呼倫貝爾市近年來發展較快,金昭把地區的發展機遇和組織賦予他的權力當作斂財的條件和工具,指令其妻子投資合伙經營木材生意,然后通過手中的權力把“看好的”生意合伙人扶植成大老板。

特別是貪婪的閘門一旦打開就如洪水泛濫,隨著職位的升遷,3人變本加厲、愈加瘋狂。薄連根從剛開始隻敢收三五萬元到后來的上百萬元,甚至一次收受880萬元,到最后,不論行賄人身份如何,均“來者不拒、多多益善”。據專案組統計,2004年1月至2013年2月,薄連根通過受賄和主動索要,收受的財物折合人民幣3957萬余元,連他自己也“感到非常震驚,不知不覺中收了巨額的錢財”。令人咋舌的是,經專案組查証,武志忠以其家人的名義在國內擁有房產33處,在加拿大擁有房產1處,其中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商業住房29處,在清查財產時,僅房門鑰匙就裝了滿滿一提包。

最讓人感到可笑又可悲的是,在武志忠收藏的字畫中,有“當官要清廉,辦案要公正”、“厚德載物”、“鐵肩擔道義”、“靜坐常思己過”等條幅。可惜的是,這些字句並沒有警醒到他。

由此觀之,正如一句意大利諺語所說,“要是不花錢,貪婪的人連毒藥也會喝下去。”而一句英國諺語也給出了極好的解答:“口裡塞得太多,往往噎住喉嚨。”3名廳局級落馬官員的最終結局也恰恰驗証了我們國家的一句諺語,“貪心的人想把什麼都弄到手,結果什麼都失掉了。”對此,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紀檢委書記張力認為,放棄思想進步,信念動搖、信仰缺失、精神缺鈣、意志衰退,是這3名官員走向腐化墮落的根本原因。

也正因如此,筆者認為,曾經努力上進、春風得意的“好干部”,在瘋狂的貪欲中沉淪,再次警示我們:腐敗問題表現在錢財上,根子在理想信念上。隻有堅定理想信念,精神上才不會“缺鈣”,才不會因“妄念的灰塵覆蓋”而得‘軟骨病’,才能有自律的堅實動力,才能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自覺抵御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才能經受住各種考驗,永遠不偏離方向。當然,這也包括不會步入內蒙古3名廳局級落馬官員的后塵。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林偉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