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鄧小平“怕”回老家給干部啥啟示?

藍天芙蓉

2014年08月06日16: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8月4日,《中國組織人事報》轉載了《鄧小平“怕”回老家》一文,寫到:“鄧小平的‘膽大’是出了名的,然而,這位天不怕地不怕、人生‘三落三起’的偉人最‘怕’的,卻是回老家。鄧小平16歲就離開了四川廣安的老家,直到去世也沒回去過。”

讀了這篇短小的歷史珍聞,讓人對這位老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敬意油然而生。鄧小平“怕”回老家,給現代干部三點啟示:

“公”與“私”比較,“公”第一。正確處理“公”與“私”,是考量干部的一把尺子。建國后,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曾9次到四川視察,但都是過家門而不入。這體現了鄧小平在國家最建設最忙碌、最緊要的關頭,他考慮的是國家發展的大局,把忙於工作的“公”放在第一,把“回家”的“私”放在腦后。作為黨的干部應始終堅持在黨為黨、在黨憂黨、在黨興黨,把黨和人民的事業放在第一位,恪盡職守,盡職盡責。

“官”與“民”相比,“民”最大。正確看待“官”與“民”,是考量干部的一個標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廣安縣委曾兩次邀請鄧小平回老家看看,都被他婉拒了。當時的廣安很窮,但身居高位的鄧小平沒有為家鄉特批過一分錢,只是嚴肅地交代廣安縣委,一定要把糧食生產搞上去,讓老百姓吃飽。“官”是“民”所予。黨的干部要學習鄧小平,把人民頂在頭上,做人民的公仆。

“法”與“情”較量,“法”為上。正確處理“法”與“情”,是考量干部的一面鏡子。“鄧小平自己不回老家,也不讓自己的子女回去。鄧小平告訴他們,回去會興師動眾,騷擾地方。這個請你辦事,那個請你幫忙。不答應吧,情面難卻,答應吧,違反紀律。”鄧小平“情面為法紀讓路”的做法值得學習。黨的干部就要堅持原則,嚴格自律,做遵紀守法的模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