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讓“癟嘴老虎”不再咬人!

朱 波

2014年07月24日17:1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日,從公安部門站上獲悉,隨著我國反腐敗斗爭的深入,近期有個別網民蓄意編造一些混淆視聽、擾亂人心的惡性謠言,社會影響極其惡劣。目前,公安機關根據群眾舉報,已經依法對2名在網上編造、傳播謠言的網民予以刑事拘留,並對37名編造、傳播相關謠言的網民予以治安處罰和教育訓誡。(7月20日 新華網)

這起所謂的“抓捕門”事件,讓人看到無良發帖者為制造轟動效應,不擇手段,捏造事實,嚴重影響和干擾了反腐敗斗爭的進程。為此,公安機關迅速開展調查,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對馬某、裴某予以刑事拘留。

沸沸揚揚的北京“抓捕門”事件,盡管被公安機關迅速澄清,但這起事件再次拷問了網絡的良知。“抓捕門”事件明顯是一則假得不能再假、且邏輯錯誤、言語不堪一擊,有基本良知的人都會提出疑問。但一些網站卻缺乏基本的職業操守,不是去求証,想得更多的是靠噱頭來賺取眼球,明知是假的還去推波助瀾,成為網絡謠言成災的真正內因。

筆者認為,網絡謠言的瘋狂與現在網絡信息的發達有關,傳播渠道多樣化、傳播速度極快、門檻低等因素都為其瘋狂創造了條件。但是,謠言再瘋狂,也是在人的掌握控制之下,沒有網站和人的支持是傳不出去的。因此,要想從源頭上遏制住網絡謠言,必須建立網絡審查追責機制,在對於造謠者進行嚴處,追訴刑責的同時,對於發帖網站也要追究連帶責任。

面對泛濫成災的假新聞、造謠事件,更多的網民已經認識到其對網絡環境的破壞、對人們道德公義觀的沖擊。為此,筆者呼吁,網民要想保護網絡這塊精神家園,首先不要熱衷於從謠言、誹謗、個人信息泄露等問題中尋求刺激和快感,或者放大發泄不滿情緒。其次要加法立法。互聯網不應是法外之地,也不是法外之地,依法治網,不但是現實需要,也是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互聯網立法進程,已經明顯趕不上網絡的發展速度,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環境,一方面要加快立法速度,讓網絡安全亂象無滋生土壤﹔另一方面要有適度有效的監管條件,橫到邊、豎到底,讓網絡空間形成一種制約,真正讓造謠、推波助瀾、監管“三者” 均承擔后果並付出血的、沉痛代價,惟有如此,沒有牙齒的“癟嘴老虎”才不會咬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朱波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