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波
7月15日,中央第九巡視組組長王正福向福建省反饋巡視情況時指出,巡視中干部群眾也反映了一些問題,主要有:土地開發領域腐敗問題突出,一些領導干部與商人交往過密。在執行組織紀律和干部選拔任用方面,廳處級領導干部“裸官”較多,離退休領導干部在社團組織兼職過多。(7月15日 中紀委監察部網)
“裸官”一詞,出自蕪湖市政協常委周蓬安之手。當年6月底,陝西省政協原副主席龐家鈺被判12年,媒體報道他的妻兒2002年就已經移民加拿大。幾天后,周蓬安發表名為《還有多少貪官在“裸體做官”?》的帖子,將龐家鈺這樣妻兒都在境外,孤身一人在國內做官的人稱為“裸體做官”。就在周蓬安2008年7月初提出“裸體官員”后僅3個月,就出了個楊湘洪事件,這位時任溫州市鹿城區書記在率團考察法國時,突然“腰突”病復發,滯留不歸,“裸官”一詞伴隨著楊湘洪事件的海量報道從網絡進入了傳統媒體。
“裸官”的問題一直為人民群眾所痛恨,廣為輿論所詬病。因為他們把妻兒老小移居國外的背后,是要通過各種渠道將大量非法資產轉移至境外,然后“創造條件”隨時准備外逃。他們卷走的是人民的血汗,逃避的是法律制裁,敗壞的是我國的國際聲譽。
盡管官員的配偶和子女有移居國外的權力,“裸官”不一定都是貪官,但“裸官”卻最有可能成為貪官。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4000多名貪污賄賂犯罪嫌疑人攜公款50多億元在逃。這只是被檢察機關掌握的一部分,實際或許更加龐大。更為重要的是,在貪官外逃的過程中,已形成一個巨大的隱形利益鏈。有些國際服務機構,就專門通過為貪官子女留學和配偶定居提供服務,為官員轉移財產,從中獲利。如果“裸官”與這些機構聯合,豈不是很容易讓國家成為冤大頭?
現如今,“裸官”連自己的妻兒老小都到國外定居了,還有資格做官和侈談熱愛祖國、忠誠於黨、服務人民、奉獻社會嗎?所以,中央加強對“裸官”的監管,無疑顯示了反腐決心。然而,治“裸官”,卻必須要徹底,如果僅限於“內部報告”和“內部監管”,其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民間有句諺語,叫“剃禿子要狠!”意為一頭烏黑發亮的發型,要想剃光它,剃頭師傅和當事人必須要痛下狠心,才能手下無情,刀下不能留毛。同理,治“裸官”當學剃頭師傅——刀下不能留人。
別的不說,首先就應該對那些“裸官”進行甄別調查,查一查他們為什麼成了“裸官”,他或她的配偶包括子女是採用什麼方式到國外定居的,那些錢都是從哪兒來的,是否合法化?其次,一個官員,首先就應帶頭愛國。試想,如果官員的妻兒老小一有本事二有錢,就要棄國而去,這不僅會讓那些隻能守住寸土的百姓痛罵,而且 “裸官”們自己已經先“裸”了,為何不成全他們?將他們全方位地“裸”起來。凡屬“裸官” ,已經紀檢監察等相關部門核實后,一律給予開除黨籍、開除公職,沒收其非法所得,真正還“裸官”們一個圓夢國外與和家團聚的機會。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欣聞中組部下發《配偶已移居國(境)外的國家工作人員任職崗位管理辦法》,重新定義“裸官”概念,並首次明確5類重點崗位“裸官”需清理。近期,至少有10多個省份啟動了對基層裸官數量的摸底,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摸底排隊后的監督執行。但執行監督的力量卻不能少了公眾。都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可很多時候,在監督干部上就不想利用群眾那雪亮的眼睛,不想發揮群眾的監督熱情,以至於好好的規定竟然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觀賞性花瓶。
相關專題 |
· 朱波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