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讓“家臣”壽終正寢還需制度發力

郭俊奎

2014年07月10日15:3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今天上午,中央紀委常委、監察部副部長姚增科做客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在線訪談,姚增科指出,當下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滋長,組織紀律鬆弛現象已經成為黨的一大憂患,部分領導各自為政,把分管領域當成“私人領地”,把下屬變成自己的“家臣”,內耗嚴重,形不成合力。(7月9日人民網)

什麼是“家臣”?查字典得知,“家臣”原是春秋時各國卿大夫的臣屬。卿大夫家的總管叫宰,宰下又有各種官職,總稱為“家臣”。后亦泛指諸侯、王公的私臣。“家臣”對家族效忠。在人類文明進入21世紀的今天,還有“家臣”這種封建陋習在繁衍生息,真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然而,這決非虛構。在現實當中,我們確實經常會見到一些搞人身依附的“家臣”,他們唯領導馬首是瞻,阿諛奉承、獻媚取寵,非常能辦事,特別能給領導辦私事。由於這種關系,他們深得領導的信任,不僅官運亨通,而且財源滾滾。人們鄙夷地稱他們“狗腿子”。

“家臣”雖讓領導歡心,但卻給我們黨的事業帶來了無盡的危害。從現實中看,至少有三點:一是“家臣”的繁衍,使“小圈子”盛行,“國法”變成了“家法”,人為的“潛規則”替代了黨的原則、制度,組織變成了空架子。二是“家臣”的繁衍,助長了“家長制”,使一些領導干部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當成了“天馬行空”的資本,把自己主管的地方變成了個人的“世襲領地”,恃權傲物,一言九鼎,搞獨斷專行,不但使黨內正常的同志關系蕩然無存,使黨內監督也形同虛設。三是“家臣”的繁衍,導致一些領導干部在選人用人上大搞“公權私恩”,提拔升遷,“家臣”優先。也誘使很多干部信奉“朝中有人好做官”,公事不盡心,爭著給上屬當“家臣”,削尖腦袋躋身“小圈圈”。

我們黨是以民主集中制為根本組織制度和組織原則的無產階級政黨,豈能允許人身依附關系在黨內和社會上存在。因此,我們應該下大力破除“家臣”陋習。在徹底清除封建殘余思想的影響,沖破尊卑有序、公權私恩等封建思想的牢籠,打破媚上欺下的封建精神枷鎖的同時,應科學建立和完善干部選拔任用制度,從制度層面上徹底改變少數人從少數人中選人的做法,變“伯樂相馬”為“賽場賽馬”,以實績論英雄。這樣才能有效解決任人惟親和個人說了算的問題,才能堵死“家臣”優先升遷的空間,才能讓不干事、善鑽營的“家臣”壽終正寢。同時,還應教育廣大黨員干部,自重自愛,堅持從自己做起,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不要賣身求榮,不要搞人身依附。隻有上下一齊用力,才能讓“家臣”陋習失去滋生的土壤。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郭俊奎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