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30日下午就加強改進作風制度建設進行第十六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抓作風既要著力解決當前突出問題,又要注重建立長效機制,下功夫、用狠勁,持續努力、久久為功。(2014年7月1日《人民日報》)
我們都知道,古希臘哲學家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杠杆,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道出了支點必須通過杠杆才能發揮作用的重要性。
當年,“日穿草鞋,夜打燈籠”的蘇區干部,喚起了工農千百萬﹔“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長期錘煉,鍛造出一支所向披靡的人民軍隊。這表明作風源於內、形於外,不僅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的形象名片,也是正風肅紀、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重要支點,而以其為支點集中解決“四風”問題,打通我們黨執政為民理念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的作用“杠杆”,就是時下正在進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正像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式啟動以來,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提高了全黨對加強作風建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我們黨作為一個在中國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對作風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作風問題抓和不抓大不一樣,小抓大抓也大不一樣,隻有動真格打硬仗,才能掃除頑瘴痼疾,取得人民滿意的實效。
在筆者看來,從中央政治局改進作風的八項規定,到中央軍委加強自身作風建設的十項規定﹔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劍指“四風”,到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出台……下決心從作風建設抓起,集中解決“四風”問題,把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傳承下去,是我們黨向人民群眾作出的一個庄重承諾。
然而,事實也早已表明,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抓一抓有好轉,鬆一鬆就反彈。所以,教育實踐活動有期限,但作風建設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始終是一場沒有結尾的斗爭,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變種又會冒出來,既要靠集中抓、剎歪風,又要靠建制度、立規矩、長期管,避免“風頭緊,躲一陣,鬆一鬆,又冒頭”,要不抓則已,抓則必成。
正因如此,筆者認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3周年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改進作風制度建設,組織第十六次集體學習,其導向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形成風氣不在一朝一夕,改變風氣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抓作風是我們永恆的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所強調的“下功夫、用狠勁,持續努力、久久為功”,充分昭示了我們黨在作風建設上一鼓作氣、一抓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堅定恆心。
我們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 持續努力、久久為功,就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改作風,真正革除“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沉疴痼疾,通過教育和實踐兩手抓,讓作風之弊、行為之垢纖毫畢現、無處遁逃,使黨員干部從靈魂深處受到洗滌和震撼,使作風建設成為黨內生活的一種常態、成為黨員干部的一種自覺,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黨心民心、匯聚智慧力量。
相關專題 |
· 林偉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