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808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調查梳理發現,最近頻頻落馬的官員腐敗案件大多暴露出一個共同的特點“家族腐敗”,一人當官,全家受益,一人“落馬”,牽出“全家”,形成了一個完整腐敗的利益鏈。(據6月28日新華網)
“家族腐敗”是很多腐敗的特點,但家族腐敗的根源在於行政權力的家族化。
權力是腐敗的基礎條件,一個人手中若沒有權力,就不會產生針對於他的腐敗。腐敗如同投資,追求的是高回報。手中沒有權力,就不會給他人帶來回報,也就不會成為糖衣炮彈腐蝕的對象,畢竟糖衣炮彈的價格也不菲。而權力失控則是誘發腐敗的主要原因。哪裡的權力失控,哪裡就會發生腐敗。若權力不失控,糖衣炮彈再厲害,也無濟於事。而權力家族化是權力失控的一種表現。
一個人手中若握有大權,如同蘇榮這樣曾經的封疆大吏,其妻子、子女的影響力也會水漲船高。領導的愛人雖然無職無權,但是對於領導的下屬來說,巴結領導愛人就是在巴結領導,甚至比直接巴結領導還要管用,因為領導愛人背后站著的正是領導本人。有“政治眼光”的黨政干部,都會把領導的愛人像神一樣供著,絕對不敢有絲毫怠慢和得罪。領導再賞識你,你與領導的關系也不如領導與其愛人的關系密切,政績很多時候都不如“枕邊風”。
不僅如此,領導的子女們一般也都和領導的愛人一樣,在領導權力管轄范圍內,說話辦事比普通人要方便的多。別人感覺棘手的事,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解決。即使干一些違背法律的勾當,一般也會安然無事、暢通無阻,畢竟對一些部門來說,不看僧面看佛面,打狗還要看主人,何況是領導的子女了。久而久之,一人得道,仙及雞犬,有些領導的愛人、子女,會進入其權力尋租的核心層,權力家族化也就形成了。
為避免權力家族化導致腐敗,《廉政准則》明確規定,禁止利用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為親屬及身邊工作人員謀取利益,而且明確了8個不准。但是,《廉政准則》實施數年來,並沒有針對這8個不准而對全國的黨政領導干部進行普查。黨政干部到底存不存在違反《廉政准則》的行為,一般也隻有等到其被調查以后,謎底才能揭開。
所以,筆者認為,避免“家族腐敗”首先要限權,防止權力家族化。黨政干部的權力越小,滋生腐敗的土壤就越貧瘠,產生腐敗的幾率就越小,腐敗也就越少。限權就是要真正把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裡,用制度規范權力的運行。黨政干部的行為都必須向制度看齊,用制度這個唯一的標准來衡量。不僅如此,避免權力家族化,還要加強監督。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讓權力運行在制度的陽光下,一些見不得光的暗箱操作也就失去了機會,慢慢就會自動消失了。
當然,大樹底下好乘涼,避免家族腐敗,最重要的手段是在黨政領導干部財產申報的同時,清查其家族的資產,看有沒有、有多少是依靠“拼夫(妻)”、“拼爹”、“拼伯”而來。
相關專題 |
· 老兵808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