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奎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28日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題為《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建設合作共贏美好世界》的主旨講話,深刻闡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歷史性貢獻和重大現實意義,強調中國將繼續做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表率,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和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6月29日《人民日報》)。
“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60年前,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和緬甸時,分別同兩國政府發表的聯合聲明。60年來,在五項原則的指導下,我國已同173個國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系 ,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經貿、科技、文化交流與合作。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彰顯了永恆的生命力。
今天,世界正在發生著深刻復雜的變化,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依然任重道遠。在這種新形勢下,我們如何更好地弘揚這五項原則,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共同建設合作共贏的美好世界?筆者覺得,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堅持主權平等、 堅持共同安全、 堅持共同發展、堅持合作共贏、堅持包容互鑒、 堅持公平正義”具有非常深刻的現實指導意義。
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成員,都有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隻有堅持主權平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才能歷久彌堅。這些年來,我們國家之所以和173個國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系 ,就是因為我們能夠堅持主權平等,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因此,堅持主權平等的硬道理,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丟。
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謀求合作共贏,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不可抗拒的當今時代潮流。這些年來,我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存在的分歧和爭端,堅持共同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堅持把本國利益同各國共同利益結合起來,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堅持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取長補短、和平共處。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事實証明,隻有堅持共同安全、 共同發展、合作共贏、包容互鑒,才能共建持久和平、繁榮的和諧世界。因此,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地創新發展,不斷賦予五項原則新的內涵。
古語說,“法者,天下之准繩也。”意思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對己一套,對人一套。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離不開各國權利、義務、責任相統一的國際法治精神,必須堅持公平正義。因此,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處理國與國關系,必須反對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反對以強凌弱、肆意干涉別國內政、顛覆別國合法政權,反對以犧牲別國安全為代價片面追求自身安全。特別是要堅持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處理國際事務,堅持用同一個標准做出客觀評判,絕不能出於拉攏或打壓的目的,選邊站隊拉偏架。隻有這樣,才能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才能穩固五項原則這塊基石。
相關專題 |
· 郭俊奎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