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日前,山西省政協原常委、省地質勘查局原局長安俊生因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和公職。(2014年6月25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記得有哲人說過,職權,對廉潔者是一根人生的拐杖﹔對貪婪者是一把自刎的利刃。安俊生無疑就是這種貪婪者。
經查,安俊生在擔任省地質勘查局局長期間,利用職務便利索取、收受賄賂﹔濫用職權,造成巨額國有資產流失﹔違反廉潔自律規定收受禮金、利用職務便利為其親屬經商謀利﹔違反財經紀律,擅自決定將下屬企業國有資產為私營企業貸款提供擔保。正所謂“貪”字近乎“貧”,“婪”字近乎“焚”,這是所有貪婪者的“魔鬼定律”,安俊生自然無法“跳不出如來佛的掌心”,所以,被開除黨籍和公職,是咎由自取,是罪有應得。
然而,掩案深思,如梗在喉,如芒在背,不能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傷風感冒、生病了,就會給自己的孩子做預防,或添加衣服,或儲備藥品,或叮囑孩子要小心別著涼。總之,是防而又防,唯恐大意出錯。那麼,在預防腐敗問題上,為什麼就不能這樣“人病我防”呢?
想想看,近年來有多少官員走上貪腐之路?又有多少官員在“貪”字近乎“貧”,“婪”字近乎“焚”的結局中悔恨終生?安俊生“眼不瞎、耳不聾、心不邪”,為什麼眼睜睜看著別人落入貪腐的陷坑不能自拔,自己卻不能警醒、不能自控呢?筆者思來想去,認為原因有三:
其一,思想道德防線失守是最可怕的失守。落馬貪官的問題,看似經濟問題,實為政治問題、理想信念問題。事實早已証明,從功臣到罪人,常常隻一步之遙﹔從公仆到貪官,往往僅一念之差。這個“念”就是思想道德,就是理想信念。任何腐敗行為的產生,都是從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的防線被突破開始的。一旦防線被突破,什麼“高壓線”,什麼“地雷區”都敢去觸、去闖。所以,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的防線,既是防止好官變貪官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線。
其二,貪婪心理是官員違法違紀的“加油站”。在落馬貪官身上,我們會發現一種共性,即:兢兢業業往上爬,爬到頂峰后又因貪婪而墮入犯罪的深淵。這正如古希臘寓言作家伊索所說的那樣:“對於許多人,貪婪是許多禍事的原因。貪婪是靈魂的蛀虫,侵蝕了官員善良的本性,又猶如一座“加油站”,加速了他們受賄犯罪的步伐,使他們逐漸喪失理智,不顧社會道德、法律法規的約束和輿論的譴責,以身試法,甚至不顧身家性命,瘋狂地攫取不義之財。
其三,僥幸心理是官員墮落的重要原因。許多貪官落馬后都會聲淚俱下、頓足捶胸地懺悔,真可謂“滿紙懺悔言,一把悔恨淚”,什麼學習抓得不緊了,什麼思想改造得不好了,什麼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了,等等,應該說,他們對自己犯罪根源的分析都沒有錯,但從他們的懺悔中也會發現,他們在大搞腐敗時有一個共同的心理就是:僥幸。特別是“伸手必被捉”畢竟還不是“伸手‘即’被捉”,對“伸手”者的查處往往會有一個過程。這也助長了他們的僥幸心理,讓他們的膽子越來越大。要打破貪官的僥幸心理,就是必須盡快建立健全一套“伸手必被捉”反腐機制,讓貪腐者“伸手”就能被發現。
相關專題 |
· 林偉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