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民營企業的腐敗不是“家務事”

林偉

2014年06月26日16:5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消息稱,今年以來,已有40名國企高管落馬,包括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香港中旅(集團)總經理王帥廷等,涉及石油、電力、銀行、通信等多個行業。近年來,除國有企業家貪腐案件居高不下外,民營企業家的腐敗犯罪也呈高發態勢。(2014年6月24日《檢察日報》)

我們都知道,探討公權力和腐敗之間的關系是一個亙古綿延的話題。對此,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的“絕對權力,絕對導致腐敗”、法國社會學家孟德斯鳩的“沒有制約的權力,必然會走向腐敗”常被奉為經典乃至為公理。事實上,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權力的易腐蝕性,無論是面對國有企業,還是面對民營企業,其“腐蝕性”並沒有什麼不同。

也就是說,民營企業在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進程中,也伴隨著腐敗問題的滋生而生存。然而,長久以來,因為社會普遍關注黨政部門、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內部的腐敗,民營企業內部的腐敗問題,一直出於晦暗不明的狀態,被人稱為“被遺忘的角落”。

其實,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改革逐步進入深水區和改革開放力度的不斷加大,民營企業腐敗已經形成了對國家、社會和市場經濟的襲擊,一些“蛀虫”將企業掏空,導致企業瀕臨倒閉,造成很大的社會與經濟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對黨政部門、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內部的腐敗腐犯罪造成的危害,通過天文數字般的涉案金額、“落馬”官員的級別等信息,民眾可以直觀感受到。但是,民營企業家腐敗犯罪同樣造成的巨大損失,人們卻“關注”不多或“熱情”不高。很多人認為,民營企業是私人所有,企業的腐敗是“家務事”。這是大錯特錯的。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一樣,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榮則榮,一損俱損”的共同體。

據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企業家犯罪預防研究中心主任張遠煌介紹,從2012年、2013年度企業家腐敗犯罪數量統計情況看,國有企業家腐敗犯罪出現了絕對犯罪數量有所增加,所佔百分比卻下降的情形,下降幅度高達15個百分點左右。與之相反,民營企業家腐敗犯罪則絕對犯罪數量與所佔百分比同步增長,並且增長幅度高達十幾個百分點。“這種下降與增長幅度的鮮明反差進一步說明,民營企業家腐敗犯罪呈上升趨勢。”

用張遠煌的話說,當前企業家腐敗犯罪依舊形勢嚴峻,尤其是國有企業家腐敗犯罪絕對數量有所增加,這與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大反腐力度不無關系,但其所佔百分比大幅度下降的事實也進一步說明,當前的高壓反腐態勢確實對有些“心懷鬼胎”的國有企業家起到了震懾作用。民營企業家腐敗犯罪“攀升”的現象,則印証了當前的反腐體系仍然存在民營主體缺位的現實。

正因如此,筆者認為,民營企業家腐敗犯罪“穩步攀升”, 給我們最大的警示就是,民營企業反腐敗是反腐敗格局中的重要一環,必須像抓國有企業廉政建設一樣,抓好民營企業的反腐敗工作。要進一步擴大懲治腐敗的覆蓋面,把其納入國家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及時查辦腐敗案件,從源頭上遏制民營企業腐敗行為的發生,讓反腐敗工作無盲區、無盲點。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林偉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