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奎
習近平6月13日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研究我國能源安全戰略。習近平講話強調,面對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必須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是長期戰略,必須從當前做起,加快實施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6月14日《人民日報》)
經過長期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煤炭、電力、石油、天然氣、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發展的能源供給體系,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但是,要應對能源需求壓力巨大、能源供給制約較多、能源生產和消費對生態環境損害嚴重、能源技術水平總體落后等挑戰,我們必須下大力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這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刻不容緩。如果不能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我國的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將難以為繼。因此,我們應該把節能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大力調整產業結構,高度重視城鎮化節能,樹立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加快形成能源節約型社會。要以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地、節材、能源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把節約能源資源工作貫穿於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和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加快形成節約型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提高全社會能源資源利用水平。
建立多元供應體系時不我待。進入21世紀,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拉動下,我國能源生產增長非常迅猛,但實事求是地講,仍然不能滿足消費需要,特別是以一種能源為主的單一能源供應路線不能有效保障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能源需求。因此,我們必須立足國內實際,堅持以煤炭為主體、電力為中心、油氣和新能源全面發展的能源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著力發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氣、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
推動能源技術革命正當其時。當今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或者制定發展戰略,或者實施專項規劃,或者出台具體方案,對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海洋和空間等新興產業大加扶持、力促發展,以求搶佔經濟發展制高點、謀取國際競爭新優勢。我們也應該以推動能源技術革命為契機,帶動產業升級。因此,要像習近平同志強調的那樣:緊跟國際能源技術革命新趨勢,以綠色低碳為方向,分類推動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並同其他領域高新技術緊密結合,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
進行能源體制革命迫在眉睫。從總體上看,我國能源管理體制的主要弊端是分散的宏觀管理,缺乏國家級的統一、協調、權威的能源管理機構,能源管理力量薄弱,能源的基礎地位在動搖,由此產生了許多現實和潛在的能源問題。因此,要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建立具有權威性的新型能源管理機構,清晰界定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找准兩種手段的應用領域、應用對象和應用時同。把原本應該由市場解決的問題交還市場自行解決。而政府則應該轉變職能,致力於制定能源戰略規劃、完善能源法制建設、加強市場監管等方面。
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不容置疑。改革開放后,我國開始參與能源國際合作,通過堅持不懈地開展能源對話與交流,促進了能源科技進步,提升了能源安全,增加了國內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后勁。已經形成了“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離不開中國”的能源市場格局。但是,當今世界能源形勢扑朔迷離,復雜多變,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加。因此,我們必須堅持互利合作、多元發展、協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觀,加強能源對話與合作,為維護世界能源安全做出積極貢獻。
相關專題 |
· 郭俊奎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