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峰
剛剛過去的周末,全國930余萬學子奔赴高考考場。然而,哪怕首戰告捷也並不等於高枕無憂,隨之而來的填報志願、分批次錄取,也是能否實現“魚躍龍門”的關鍵。一樣的考分卻劃分“三六九等”,無論對學校還是學生,都有失公允。不少家長、學生和教育專家認為,高考分批次錄取的做法應予調整。(2014年6月9日新華網)
對此取消高考分批次錄取,或許阻力重重,困難多多。一方面是來自教育部門的阻力,教育部門如果這樣做,就會增添更多的工作壓力,也會讓高考教育“亂七八糟”,好學校會招不到所謂的優等生,差學校就會招收好學生,會誤人子弟。這就是所謂的好與壞的不公平。另一方面,那些學霸們不公平,好不容易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考了一個數一數二的成績,結果要把這樣的成績放在所有的成績面前進行錄取,豈不讓自己掉價嗎?
既然有阻力,不公平肯定就會存在。但是,筆者倒覺得,雖然高考分批次錄取遭公平質疑,取消之后不一定就能公平,但取消高考分批次錄取,天也不會塌下來。
其實,不同批次的招考,是教育部門無形中設置了教育資源不公平的牆,有這堵牆,即使再公平,也不公平,因此用這看似公平的東西,增添了不公平。
如果把所有上線的考生,都放在同一批次進行錄取,讓一切知識的源泉充分涌流,讓一切競爭的活力競相迸發,有何不好呢?一方面可以看出考生的志願的真實性,從其的志願,就能看出一個考生的誠信,也能看出這位考生對於這所學校的意願。另一方面,也能更公平的錄取考生,讓大家都站在同一個屋檐下,而非是人為設置了障礙。
事實上,不同批次的錄取,是用“三六九等”的思維,或者說是“天下老子第一”的思想,讓錄取批次形成了學生錄取過程中的玻璃牆,看上去很美,但並非如此。
而取消分批次的錄取,讓大家都在同一個批次下進行填報志願,讓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然后去競爭,讓學校從中擇優錄取,這樣才會更好,也會有公平,更會有平等。
相關專題 |
· 渭水河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