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公私分明當以古人“滅官燭看家書”為鏡

林偉

2014年06月04日16:5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山西省呂梁市原副市長張中生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據湖南省紀委網站消息,近日,湖南省紀委對省政府副秘書長劉岳輝涉嫌違紀問題立案調查﹔據四川省紀委通報,趙涌濤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組織調查。

閱讀來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的報道,筆者不由想到《老子》的告誡:“禍莫大於不知足,咎(過失、罪過)莫大於欲得”。《韓非子·解老》中也有這樣的警示:“禍生於邪心,邪心誘於可欲。”生活經驗早就告訴我們的黨員干部,“樂不可極,極樂成哀﹔欲不可縱,縱欲成災。”任何事情發展到極點,都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應該順其自然,不可過於追求目的,不可不擇手段強求豪奪,隨心所欲。如果放縱私欲,沉溺於酒綠燈紅、吃喝玩樂,就會迷失人生方向,成為“糖衣炮彈”的俘虜。

張中生、劉岳輝、趙涌濤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調查,道理也在於此。記得清代的覺羅·烏爾通阿在《居官日省錄》中分析貪官有“錢癖”之因時說,“嗜財之病,皆起於縱意成習”,在他看來,一些為官者之所以“舍死以殉(財)”,“隻緣漸漸以官為家,以財為性命耳。”換句話說,由於他們公私不分,“念念於私家”,所以才貪財如命。

也就是說,“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黨員干部必須時刻清楚這一點,“一生要守住,而且要戰戰兢兢”,這是黨員干部的一道坎、一道梁。這道坎、這道梁是衡量黨員干部道德修養、職業操守、精神境界的一塊試金石。沒有一心為公的道德修養、缺乏廉潔自律的高度自覺、遺失忠於職守的精神、不具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境界,就永遠邁不過去這道坎、翻不過去這道梁。即便是僥幸“過去”了,“翻車”也是早晚的事。張中生、劉岳輝、趙涌濤的今天,就是最好的例証。

由此,也讓筆者想到了北宋時期“滅官燭看家書”的故事。說的是一天晚上,有人從京城帶來一封信,他想一定是朝廷有什麼重要指示,馬上差人點上官家蠟燭開始讀,誰知讀到一半,他立即差人把官家蠟燭給滅了,用自己買來的蠟燭點上繼續往下看。公差們不解:難道官家買的蠟燭不及他自己出錢買的亮?后來才知道,那封信裡有一半是關於他留在京城家屬的情況,他認為是私事,不能點官家蠟燭。

如此細小的一件事情,足能給今天的黨員干部很大的啟發。正所謂“政在去私,私不去則公道亡。”這些年來,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腐敗現象,其根本特征就是以權謀私。對於張中生、劉岳輝、趙涌濤來說,也不會有什麼“例外”。

其實,公與私,是一切公務活動必須處理的首要考題,模糊公私界限就會模糊價值判斷,混淆公私利益就會混淆是非對錯。如果個人與公家“彼此不分”,合法與非法利益界限模糊,就會混淆公私,把職權當特權、用公權換私利,這不僅是導致腐敗的重要誘因,更與我們黨的性質宗旨背道而馳。所以,必須以堅強的黨性和意志來節制過度欲望,消除不良欲望,劃清公私界限,自覺做到不追求物質享受,不沉湎感官刺激,無論事大事小,都要公私分明。這樣,才能遠離張中生、劉岳輝、趙涌濤的“后塵”,清清白白,堂堂正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林偉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