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雄風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3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減少和規范涉企收費、減輕企業負擔,部署落實和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決定對國務院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全面督查。會議通過四項舉措“看住向企業亂伸的手”:一是正稅清費﹔二是建立涉企收費清單管理制度﹔三是清理規范行政審批前置服務收費﹔四是新設涉企行政事業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必須有法律法規規定。(6月3日中國政府網)
筆者認為,李克強採取正稅清費、建立涉企收費清單管理制度、清理規范行政審批前置服務收費、新設涉企收費必須有法律法規規定等四項舉措“看住向企業亂伸的手”,充分體現了本屆政府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
盡管我們以前也曾出台過一些專門治理“向企業亂伸手”——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等現象的文件及法律法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來看效果不佳,“向企業亂伸手”問題並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有的地方甚至還愈演愈烈。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一方面,是因為那些文件及法律法規沒有體現“頂層設計”,還有許多缺陷和漏洞,有的只是解決個別突出問題的“權宜之計”,治標不治本﹔另一方面,由於執行與監管力度不夠,許多領導口是心非,表裡不一,不嚴格按制度辦事,監管部門也沒認真落實責任追究制。
換句話說,就是由於政府管得太多太寬——管了本該由市場來管的事﹔行政效率低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執行與監管不力——領導權力過大、手伸的太長,制度又很“疲軟”或“鞭長莫及”、可操作性差,權力得不到有效監督與制約,企業就像“唐僧肉”,隻要手中有點權力,誰都想去吃上一口。因此,才導致“向企業亂伸手”現象此起彼伏,加重了企業負擔。
要想“看住向企業亂伸的手”或“斬斷向企業亂伸的手”,出路隻有一條,“利器”隻有一個,這就是:必須進一步簡政放權,必須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必須建立權力清單制度,必須抓好制度的落實和監督檢查,必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當前,國務院提出正稅清費,有利於政府角色轉變﹔建立涉企收費清單管理制度,看住向企業亂伸的手,是深化改革、簡政放權、規范市場秩序的重要舉措﹔對政府而言,清理規范行政審批前置服務收費、新設涉企行政事業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必須有法律法規規定,是落實“法無授權不可為”具體體現。另外,從李克強的“國務院決不發空頭文件,所有政策措施必須不折不扣落實到位”來看,這次一定能夠實現“看住向企業亂伸的手”。
其實,無論是國務院近日通過四項舉措“看住向企業亂伸的手”也好,還是過去一年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也罷,其本質都是一脈相承的,都是為了進一步簡政放權,都是“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延續。因為政府管得過多過寬,直接干預微觀經濟活動,不僅影響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增加了交易成本,還容易滋生腐敗。如果進一步簡政放權了,領導手中的審批權少了,貪腐問題也就少了,執行與監督檢查加強了,也就能“看住向企業亂伸的手”了。
總之,隻有繼續把簡政放權作為深化改革的“當頭炮”,努力從源頭上減少審批環節、降低審批門檻,“晒”出權力清單、亮出“權力家底”,才能有效遏制消極腐敗,才能“看住向企業亂伸的手”,才能真正轉變政府職能,才能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關系,才能激發市場活力,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
相關專題 |
· 秦漢雄風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