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算來算去,我卻沒有細算政治賬、名譽賬、自由賬,以政治生命、人格尊嚴、人身自由為代價換取一時的奢侈享受,究竟值不值?”這是身陷囹圄的四川省雅安市原副市長譚向紅在懺悔書中發出的感嘆。在譚向紅看來,追求奢侈與失去自由,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細加品味,不無道理。(2014年5月27日《檢察日報》)
閱讀報道,筆者感到,譚向紅所說的“政治賬、名譽賬、自由賬”,早就有人算過,而且“算”的比他還清楚、還直白,關健是能不能讓人“長記性”。“三皇五帝”的年代暫且不說了,就說明朝的朱元璋吧,他就曾給手下的人算過這樣一筆賬。
據史料稱,明代初期,在許多郡、府的官衙院落中都有一口水井,井邊立著一塊石碑,上刻一個醒目的“警”字。原來,朱元璋第一次向各地派任官員時,將他們帶到皇宮的一口水井旁,說:“做清官,靠俸祿過日子,就像守著一口井,井水雖不滿,但可汲取養活一家老小。如果從外面取水灌入井裡,滿了就要加高井台,一旦台破水溢,就會殃及你的烏紗。”許多官員到任后,便在府衙院中掘一口井,立碑示警。
毫無疑義,老老實實地當官,守著自己的俸祿過日子,就好像守著“一口井”,井水雖不滿,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盡。朱元璋這筆賬被后人稱之為“一口井”哲理。
應該說,“一口井”哲理留給我們的啟示頗多。翻開包括譚向紅在內的所有落馬貪官的犯罪檔案,幾乎有一個共同的規律,就在於守不住自己那口“井”:總嫌自家“井水”不滿,便利用職權千方百計謀取不義之財,當他們的“井水”滿溢之時,也是走向自我毀滅之日。這時候,不僅大量的金錢財寶自己享受不到,就連淺淺一口井的水也喪失了。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到了這個時候,算什麼“賬”都沒有用了。
古人雲:“天下之福,莫大於無欲﹔天下之禍,無大於不知足。”把握眼前就是珍惜未來,清廉為官就是留住幸福。能否守住自己那口“井”,這是對一個為官者道德修養、法紀觀念、自控能力等方面的綜合考驗。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個人奮斗,更離不開組織的培養和關心﹔一個人事業有成,離不開個人能力,更離不開家庭、同志、朋友的支持和幫助﹔一個人的聲望和地位,離不開個人魅力,更離不開群眾的信任和愛戴﹔富裕幸福的生活,離不開個人創造,更離不開家庭的和諧溫馨。
所以,隻有算好人生賬,守住自己的“井”,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生活上的清廉,確保正確的人生方向。否則的話,就有可能為私利所動、為私欲所惑,甚至在昏昏然中逐步走上以權謀私、貪贓枉法的人生邪路。譚向紅就是最好的例証。
也正因如此,筆者認為,心靈之鏡勤拂拭才能更明亮,精神家園常呵護才會更美好。譚向紅在懺悔書中發出的感嘆,值得各級黨員干部咀嚼品味。算好人生帳,走穩人生路,就要對自己那口“井”忠於職守,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這既是一種聰明睿智,也是一種最好的自我保護。
相關專題 |
· 林偉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