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城管副中隊長因拒交兩元停車費,強行開車致收費老人摔倒死亡,城管部門辯稱其系“志願者”﹔交警副大隊長與女協警到賓館開房導致丟槍,公安局回應說:不是丟槍,是“槍支暫時性失控”。《中國青年報》評論文章對此現象指出,諸如此類的言辭經不起推敲,但一些官員卻大言不慚。說白了,這不是羞辱漢語,而是羞辱公眾智商。
回顧近年來發生的官場丑聞,從“被勾引發生性關系”到“保護性拆除”,從“戴套不算強奸”到“污染式環保”,從“臨時工”再到“志願者”,不知從何時起,丑聞發生后,真誠的道歉、認真的反省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種種荒誕的辯解。雖說家丑不可外揚,有關部門希望維護自身形象的初衷可以理解,但一味的為撇清責任而習慣性的“造詞遮丑”甚至“毀詞不倦”,如此愚弄公眾的言辭不僅牽強,其滑天下之大稽更讓人感到荒謬。
“志願者”稱謂的胡亂借用是想否定肇事者的城管身份﹔“暫時性失控”的詭辯只是掩蓋丟槍事實﹔“戴套不算強奸”是想混淆視聽否定強奸﹔“保護性拆除”則是為了掩蓋假保護真拆遷背后的利益勾連……“造詞搪塞”也好,“毀詞遮丑”也罷,其目的無非就是否定、遮掩或扭曲事實,進而劃清界限,推卸責任。但在鐵一般的事實面前,任何牽強的解釋都甭想糊弄公眾,在公眾審視之下,任何伶牙俐齒的詭辯都顯得蒼白。當奇葩的遣詞造句不出意外的遭遇公眾嘲諷,相關部門更該為這種淺薄無知而感到羞愧。
荒謬的造詞遮丑之所以能有恃無恐的流行,不僅是簡單的工作方法有問題,更顯示出公權力的傲慢,同時也暴露出對政府機關不實言辭的懲戒乏力。面對公眾的詰問做不到實事求是,面對發生的問題沒勇氣擔當責任,這樣的工作作風,這樣的行事態度,隻會讓公眾為相關部門不負責任的滿嘴胡謅感到心寒。面對輿論追問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做派,滿口胡言卻能夠“臉不紅心不跳”,如果對“造詞遮丑”不加懲處,總不去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隻會讓歪風日盛。面對“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權力傲慢,難道不該對那些“說話不過腦子”的責任人給予問責?
“人無信不立,政府無信則無威”。不撒謊,本該是官員的底線﹔敢於擔當,則是政府部門取信於民的立身之本。“說出來連自己都不信”的話每多一次,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就會減少一分﹔指望文字游戲瞞天過海,非但不能跳出輿論漩渦,反而隻會在一次次圓謊中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出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遮丑心態作祟下的錯上加錯。“言必信、行必果”的責任政府、誠信政府關鍵是要敢於正視問題,勇於承擔責任。隻希望,有關部門面對問題時能多些責任擔當,用權時多些敬畏意識,莫讓網友“毀了‘臨時工’再毀‘志願者’,下一個就該輪到‘活雷鋒’了”的揶揄再次一語成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