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幸不秀
烏克蘭的今天,對於熟悉中國近代史的人來說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感同身受:當一個強權欺凌你時,如果自身實力不濟,就不要指望其它大國強國為你主持公道﹔他們甚至會把你的利益作為討價還價的砝碼。
被歐美視為體制野蠻落后的清朝就不說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中華民國,是當時世界上不多的“民主”、“共和”體制國家,也和民主列強站在一起,14 萬華工奔赴歐洲戰場,5萬多人犧牲,最終和列強並列戰勝國序列。但西方民主列強都不正眼看一下那個孱弱的“戰勝國”中國,就把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的殖民利益轉給了當時的強國日本。這直接導致五四運動的爆發,也令當時許多崇尚西方的知識分子寒心,間接導致中共的產生和后來的執政。
1931年,日本挑起918事變,肢解侵吞中國東北。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遠比當今中國政府親西方,連第一夫人都是美國成長教育出來的,總統蔣介石甚至都皈依了基督教。這和今天烏克蘭太相似了,東北也和今天的烏克蘭俄軍基地一樣有日本的駐軍,今天的烏克蘭政府行為簡直是和當時國民政府的行為有樣學樣:沒種也沒能力與侵略者真刀實槍地干一場,被侵之地的軍人奉行不抵抗政策﹔今天的烏克蘭政府好歹還象征性地派一隊手無寸鐵的官兵向他們的克裡米亞基地行進,當時的國民政府卻不敢公開支持東北同胞的反侵略起義,怕給日本落下擴大事態的口實,一心指望國際社會也就是列強主持公道。當時的列強也很像今天的美歐政府,口惠而實不至地譴責日本侵略,當時的“聯合國”國際聯盟不像今天這樣大國有一票否決權,日本干脆我行我素退出國聯。西方各國連象征性的制裁都沒有,和日本生意照做,一些歐洲國家如丹麥、芬蘭、波蘭,為了自身商業利益,率先承認滿洲國。資源貧乏的日本侵華所需軍事原料幾乎全靠進口,其中從美國進口最多,在其后的全面侵華戰爭最初兩年裡,1937年佔54.4%,1938年佔56%。當時的美國國會議員司可托說:“請大家記住,日本在中國殺死一百萬人的時候,有五十四萬四千是美國幫凶而殺死的。”
中國人民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了四年,終於戰火也燒到了西方列強自身,中國在歷史上又一次站隊站對了,自身也比一戰強了些,軍人參戰而不是華工參戰,甚至派軍隊出境緬甸解救西方盟國軍人。但還是孱弱不堪讓西方瞧不起。1944年當世界各反法西斯戰場都轉入反攻節節勝利之際,連在敵后的土共都開始拔據點甚至奪取了若干縣城,中國國民政府卻在豫湘桂戰場大潰敗,在歐美強權眼裡,簡直是爛泥不上牆,也就不指望依靠中國力量戰勝日本。隨后的雅爾塔會議上,英美以中國東北、外蒙古利益交換獨裁斯大林蘇聯參戰,最終導致二戰后中國這個戰勝國的利益又一次被出賣,蔣介石政府隻有徒呼奈何﹔1961年美國再次對蔣介石政府施壓,中華民國屈服壓力未敢否決蒙古加入聯合國。
歐洲實際上也不缺乏烏克蘭的經歷。西方取得了冷戰的勝利,二戰前的慕尼黑協定也被人們淡忘了:二戰前的1938年,靠近德國邊境的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地區,有300多萬日耳曼族人。希特勒指使納粹黨徒和部分民眾要求“民族自治”,“脫離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也大造輿論聲稱不能容忍境外的日耳曼人遭受壓迫,陳兵邊界。與今日烏克蘭不同,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與英法簽有互助條約,主權受英法保護。英法為了避免根據條約卷入戰爭,一起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壓,在慕尼黑,德意英法四國首腦會議簽約,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台德地區給德國,否則英法就不協防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無奈妥協,放棄蘇台德地區。但妥協也僅讓捷克斯洛伐克殘喘半年就全境被德國吞並,盡管如此英法也沒有為保護捷克斯洛伐克與德國宣戰。
這次烏克蘭危機,又一次告訴人們:大國博弈,實力決定一切。“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以內”這句話就本出自西方。現實就是這麼殘忍:領土並不神聖,強者得而據之。什麼主權人權都是扯淡,普世價值就是利益決定一切。這個世界除了美國,大都處在強鄰環伺虎視眈眈的國際環境中,無論大小國都當自強,在國際舞台上不卑不亢,懂得自己利益所在。決不能任由政客野心家操縱輿論,撕裂國民,授外人把柄分裂國家。
一些受“普世價值”影響的海內外華人,無視在烏克蘭始作俑的美歐政府口惠而實不至的偽君子作態,卻不屑中國政府的模糊立場以及在聯合國的棄權行為,杞人憂天地說什麼中國今天不和歐美站在一起,明天就可能被人家在香港、台灣、西藏、新疆如法炮制。會不會被人家分疆裂土不在於你緊跟不緊跟,而在於你的實力。911后中國和美國站在一起,也擋不住歐美同情新疆715和昆明31恐怖分子的曖昧立場並庇護分裂主義分子。1961年蒙古加入聯合國,美國政府迫使蔣介石不投否決票時,承諾美國會使用否決權防止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結果也就堅持了9年。最后還和中華民國政府斷了交。中國隻要不比今天虛弱,沒有那個國家敢拿香港、台灣、西藏、新疆當烏克蘭﹔中國那天再回到1949年前的狀態,即使天天和歐美立場一致,也保不住分裂你沒商量,說不定印度也敢陳兵四川金沙江邊﹔到那時,烏克蘭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相反,隨著中國的崛起,西方擔心的倒是中國那一天會像俄羅斯一樣在中國周邊復制烏克蘭模式,要不怎麼叫中國威脅論?要不美國的鷹派米爾斯海默呼吁西方放棄烏克蘭,專心對付中國?!這和當年慕尼黑協定的歷史像不像?
沒有一個大國希望中國成為一個現代工業化大國的同時,還擁有維護自身利益的實力。幸或不幸中國都是和俄羅斯為鄰,在這次烏克蘭事件中,無論是譴責俄羅斯的或者欣賞俄羅斯的,都應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唯有中國自身強大,才是烏克蘭今天不會變成中國明天的保証,什麼條約盟友公理都是靠不住的。中國可以作各種夢,就是不能重溫昨天民國的惡夢,也不要做烏克蘭那樣的“民主”亂夢。向西方學習,就是學習他們腳踏實地地維護自己的利益,而不是虛幻的春秋大義。你要我和鄰居或西方拉下臉來,我還要算計一下你給我的好處值不值,替人家火中取栗是傻瓜。誰自作多情,誰急著下絆子,大家彼此心裡有數。說模棱兩可冠冕堂皇的話,中國人還不會?
(本文轉自作者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