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卓越的領導人。有史料稱,戰爭時期,作為一個叱咤風雲的將軍,李先念同廣大戰士一樣,穿著粗布軍衣,打著綁腿,足蹬草鞋。與干部同吃同住,光著膀子挑大糞。行軍路上摔倒,拒絕參謀攙扶。拿起斧頭、鋸子、袍子修水桶,時時同甘共苦,處處普通一員,卻深受全軍將士尊敬和愛戴。
特別是1933年6月。紅四方面軍轉戰川北時,一個名叫余官章的當地老鄉為李先念編了兩雙布筋草鞋。此后,李先念始終沒有忘記為自己編草鞋的余官章,直到1993年,李先念的夫人林佳楣還給余官章寫了一封情深意切的信,並捎去茶葉、糕點。在李先念眼中,余官章的兩雙草鞋舒適合腳,不僅方便他行軍打仗,更灌注了當地群眾對紅軍、對共產黨的感恩之情、期盼之意,這些情意要永遠不能忘記。
在筆者看來,李先念不忘為自己編草鞋的余官章,始終堅守“草鞋情節”,是“不忘本”的典型教材。我們都知道,淮海戰役數十萬群眾推小車送補給、蘇區群眾“十送紅軍”、沂蒙山紅嫂用乳汁救活解放軍戰士……正是因為人民群眾不惜一切地支持我們黨和軍隊,把最后一口糧,送給我們當軍糧,把最后一尺布,送給我們做軍裝,才有了“淮海戰役偉大勝利是人民群眾用手推車推出來的”的真摯感慨,才有了“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氣勢磅礡,才有了天安門城樓上“人民萬歲!”的振臂高呼。
歷史和現實的經驗反復証明,任何“人民公仆”都是吸吮人民的乳汁長大的,接受人民的培育成才的,都要思源思進,竭盡全力回報人民的養育之恩,到什麼時候都不能忘本,什麼情況下都要保持與群眾的血肉聯系,一刻也不離開群眾,這是我們是黨的“命根子”。否則,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根基不牢固,事業難長久。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時下有少數領導干部在工作中,客觀上沒了被敵人追剿的危險,沒了離開群眾就不能生存的境況,淡化李先念這種“草鞋情節”,升華的是“皮鞋情節”。他們脫離百姓,高高在上,常常以“老板”、“老大”自居,甚至在百姓面前擺架子、耍威風,丟掉了公仆本色。他們嘴上講群眾,心中無群眾﹔台上講全心全意為人民,背后一心為自己……在潛意識裡把自己放在人民群眾的對立面。這是當前黨群干群關系出現問題的根源所在。
正因如此,筆者認為,“吃水不忘挖井人”,唯有不忘本,唯有常思源,才能思出精神、思出干勁、思出方向、思出信念、思出凝聚力。如果我們不思源,就會忘了本,必然迷失前進的方向,喪失前進的動力。所以,重溫李先念的“草鞋情節”,有利於提醒和告誡各級黨員干部,要深知今天的一切都是人民給的,失去人民群眾將會一無所有,千萬不能當“安泰”,要牢記“為自己編草鞋的余官章”,多一些“草鞋情節”,多一些飲水思源。原因隻有一個:“無黨豈能有所作”、“若無人民豈能活”?
相關專題 |
· 林偉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