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公務員團購房遭遇“黃雀在后”反思

冬月禾

2014年05月28日09:2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日,內蒙古包頭多名群眾反映,2011年前后,他們購買了包頭市的經濟適用房項目“和諧警苑”,繳納房款后卻遲遲沒有盼來樓房竣工,如今該項目已停工近兩年。業主們說,“和諧警苑”項目是包頭市公安局的團購房,與包頭市公安局關系密切。(5月27日《京華時報》)

經適房可謂不少人眼中的“唐僧肉”,社會底層群眾的需求不用多說,不少上層人士也同樣興趣盎然。當然,“垂涎三尺”的群體中,還少不了公務員這類特殊角色。在包頭,當地公安部門就為公眾上演了團購經適房的好戲,不過,這出戲似乎演砸了,因為“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從項目名稱“和諧警苑”來看,雖被打上了“警”的旗號,但並不是每一位警員都有資格實現願望,因為還得戶政支隊負責人翟某的簽字認可。至於如何去認可,難以去揣摩單位“內部事務”,僅從其他人所交的3至6萬元“好處費”中,就能從側面感受到競爭之激烈,猶如螳螂捕“房”一般。

精彩部分卻在后頭。可能翟某都不會想到,被寄予厚望的公安局團購房,在2011年7月封頂后,居然停工了,而且一停就是近兩年。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收了房款不建房?結合施工方給出的“不給錢”停工理由,再聯想到開發商曾經陷入“一房多賣”糾紛,到此才發現,這隻不過是“狡猾”開發商上演的一出“黃雀在后”而已。

好一出現實版螳螂捕“房”、黃雀在后,我們無心過多追問開發商有何是非,隻能痛定思痛,本處管理階層的公務員為何也會“上當”?

回顧“和諧警苑”成長歷程,隻能用“滿目瘡痍”四個字來形容。先是“工業”用地性質,沒有“准生証”,也就注定了將開啟一段艱辛之旅。有關部門倒是積極,以發出紅頭文件的方式“揠苗助長”,用“官方信用”來推行“邊批邊建”模式,不知這是視建筑法規為何物?既為經濟適用房,179平方米的戶型面積是不是又在公然踩踏紅線?最離譜的莫過於購房途徑,堂堂經適房,居然在公安局戶政支隊搭起了案台,公然兜售購房指標,這讓房管部門情何以堪?

正所謂事有因果,如今落得一個“爛尾”結局,也算是抽向有關人員和監管制度的一記耳光,但能不能“抽醒”另當別論,因為還需以經適房市場的公平公正,以及有關部門權力運行的陽光透明來佐証。公務員團購房遭遇“黃雀在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謝磊、趙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