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誰把“清水衙門”的水“攪渾”了

何解

2014年05月23日15:5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海南省紀委近日發布消息,海南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原廳長趙中社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立案調查。不到半年的時間,海南海洋漁業系統就有20余名干部落馬,令人震驚。(據5月22日《北京晨報》)

在地方政府部門中,漁業部門往往被認為是“清水衙門”。但是,近年來,隨著漁業開發和海洋戰略的推進,漁業系統的“貪魚”也開始頻頻曝出。而深處“冷門”熱衷貪腐的不僅限於此:一筆扶貧款從市到縣被侵吞40%,從縣到鄉又被克扣40%﹔一張小農機具秧盤的國家補貼2毛5分,農技站就克扣1毛8分,站長還要貪3分﹔一個售價數百元的骨灰盒,民政干部也要拿15元回扣……近年來,腐敗現象正向扶貧辦、農技推廣站等一些人心中的“清水衙門”蔓延,有些部門甚至成了腐敗“重災區”。

究竟是誰把“清水衙門”的水給“攪渾”了呢?答案也許是多項選擇,不過,最主要的還是兩樣東西:一是貪得無厭的欲望,一是肆無忌憚的權力。不得不承認,當私欲與公權“抱團”時,腐敗對於自律不嚴的某些官員來說,實在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

必須看到,是“衙門”就有權力,從這個意義上說,真正的“清水衙門”已不存在。與那些腐敗陣營裡的“巨蠹”、“碩鼠”相比,像安個路燈、栽點花草這類在普通百姓眼皮子底下進行的事情,很難讓人將其與貪腐挂上鉤。有些人,不當官你還看不出他有多壞,但是“一變蠍子就蜇人”,“給點陽光就燦爛、給一滴水就泛濫”。各地曝光的“小貪”、“蟻貪”們,將手中那點權力發揮到極致,或“零打碎敲”,或“雁過拔毛”,腐敗起來毫不“遜色”。

許多民生資金是救濟款、救命錢。如果說金融市場、工程建設等領域的大貪與百姓還有些距離,那麼,群眾身邊的小腐小貪,往往直接損害群眾利益,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其負面影響是非常廣泛的。相關報道顯示,“清水衙門”與老百姓的交道最多,這類干部的腐敗行為,都是在老百姓的生產經營、衣食住行甚至生老病死上打主意。有的地方,“讀不起,選個學校三萬一﹔住不起,一萬多元一平米﹔病不起,藥費讓人脫層皮﹔死不起,火化下葬一萬七。”這裡面固然有體制方面的因素,但誰能保証沒有幕后“黑手”人為推高?

有幅對聯:“寬一分則民可受一分賜,取一文則官不值一文錢。”基層干部若是作風上不正派、行為上不檢點,損民眾之利,肥一己之私,終究會被廣大群眾所唾棄。腐敗現象越到基層、越到老百姓身邊,群眾感受就越深刻、越痛恨。為官者如果以權謀私,財產的多少與官位成正比,那不僅毀了官員本身,而且泯滅了人們共同追求的信念,侵蝕政府的公信力,貽誤黨的事業。

在貪官污吏那裡,“位不在高,有利就成﹔權不在大,管用就行。”這就提醒我們,腐敗沒有“盲區”,務必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哪怕“清水衙門”也不放過,把查處腐敗查到群眾心坎裡,以群眾看得見、感受得到的反腐實效取信於民。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何解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