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紀委連查“自家人”再次彰顯反腐決心

秦漢雄風

2014年05月20日16:5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相隔僅10天,中紀委內部又一名官員被查。昨晚20:10,中紀委監察部網站案件查處欄目發文通報:中央紀委副局級紀律檢查員、監察專員曹立新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初步統計,自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成立后,已有3名中紀委“自家人”被查——除了曹立新、魏健,還有中紀委委員、原中國科協黨組書記申維辰。(5月20日新京報)

從中紀委規定對紀檢干部違反八項規定的案件一律點名道姓公開曝光,到增設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再到連續調查3名“自家人”,表明中紀委對自身發生的問題不遮掩、不護短、零容忍,對紀檢系統自身的監督已顯現出機制化、制度化趨勢,再次彰顯了中央的反腐決心,彰顯了“打鐵還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以及黨紀國法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制度約束沒有例外的硬道理。

古人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意思是說,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縱然是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打鐵還需自身硬”,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履新伊始對國人的庄重承諾,也是對黨員干部的諄諄告誡。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多次公開表示,“對自身的監督必須更加嚴格,執行紀律必須更加剛性”。作為紀檢監察部門及其干部,隻有自身“身正”了,才能履行好監督職責,才能模范遵紀守法。現實中,盡管大多數紀檢監察干部做的都比較好,但長期以來,由於對紀委官員的監督存在“上級很難管,同級不好管,下級不敢管”的現象,致使一些紀委存在“燈下黑”問題。也就是說,紀檢監察系統仍有少數“害群之馬”、“內鬼”,他們的違法亂紀行為嚴重敗壞了紀檢監察干部隊伍的形象。因此,必須認真加以解決“誰來監管監管者”與“燈下黑”的問題,必須加強對紀檢監察干部的執紀監督,必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加強制度建設,既是反對腐敗的經驗總結,也是端正黨風,預防腐敗、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純潔性的制度化措施與強化黨的建設工作的重要環節。盡管我們以前已建立了許多制度,但有些制度還有漏洞,還有待於進一步修訂完善,有待於各級各部門認真抓落實,有待於每個黨員干部自覺遵守,讓每名黨員干部在黨紀國法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制度約束沒有例外真正落在實處。

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重視紀檢監察系統自身建設問題。今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指出:“各級紀委要解決好‘燈下黑’的問題,自覺遵守黨紀國法,你們是查人家的,誰查你們,這個問題要探索解決。”為了破解“誰來監督監督者”這一難題,加大對紀檢監察干部違紀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加強對紀檢監察系統自身的監督,防止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內部出現“蛀虫”,及時把“害群之馬”清理出去,中紀委決定成立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加強對紀檢監察干部的執紀監督,用鐵的紀律打造過硬隊伍。事實表明,中紀委成立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是很有必要的,對破解“誰來監督監督者”與“燈下黑”很有益處,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改進。

中紀委連續調查3名“自家人”給各級各個部門做出了典范。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一定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狠抓反腐倡廉工作和自身建設,堅決做到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從曹立新、魏健等案件中汲取深刻教訓,不要重蹈覆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秦漢雄風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