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紀委又一官員落馬見証反腐沒有“保險箱”

林偉

2014年05月20日16:5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據中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中央紀委副局級紀律檢查員、監察專員曹立新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2014年5月19日人民網)

記得有位哲人下過這樣一個論斷: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此論“放之四海而皆准”,並在落馬貪官身上屢試屢驗。對於“反腐專業人士”——紀檢監察干部,也是概莫能外。

長期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和紀檢監察干部為履行廉政反腐職責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而其本身的純潔問題也一直備受社會關注。正像中紀委王岐山書記所說,“信任不能代替監督”。紀檢監察機關不是“廉潔保險箱”,紀檢監察干部不具備天然“腐敗免疫力”,尤其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條件下,“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在紀檢監察干部身上,同樣應驗。

此前落馬的原郴州市紀委書記曾錦春,有著“中國紀委書記第一貪”的稱號,他在反思時稱,紀委的職能越單純越好(監督、查處),不要賦予紀委其他方面的權力。諸如職能部門能管的事情,紀委不要管、不要插手。因為人的自控能力都是有限的,權力一多,自我就容易膨脹,就容易發生問題。對此,有人提出這樣的拷問:如果說,黨政干部違法犯罪了,檢察機關可以查處﹔檢察機關干警違法犯罪了,紀委可以進行查處,那麼,紀檢監察干部誰來監督?紀檢監察干部不是神,他們也要經常受到外界的各種誘惑。

筆者認為,這樣的“拷問”是非常有道理的。打鐵還需自身硬,正人必須先正己。如果不解決紀檢監察自身監督這一根本問題,就難以有足夠的底氣去監督別人,而缺乏權力監督壓力的紀檢監察干部也就不可能在執行權力運行中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紀必嚴,進而就會滋生腐敗現象。所以,加強對紀檢監察干部的監督,避免監督者的監督權成為新的腐敗源頭,已成為民主政治建設中的必破之題。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這種“拷問”已經有了正式的“回聲”,有了新的“破解之道”。如果說中央紀委成立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是對“拷問”的解答,那麼,包括金道銘、申維辰、謝克敏等多個與紀委相關的高官受到調查,特別是中央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主任魏健、中央紀委副局級紀律檢查員、監察專員曹立新接受組織調查,就是“紀委自己監督自己”的典型案例。

筆者感到,這些典型案例,向我們傳遞兩大信息:一是反腐沒有禁區和盲區,更沒有“燈下黑”,“打鐵還需自身硬”不是一句空話套話,對有問題的紀檢監察干部,不護短、不袒護、不搞內外有別,必須堅決予以查處,用鐵的紀律打造過硬隊伍﹔二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對於紀檢監察機關也沒有例外。魏健、曹立新先后落馬,足以表明在“制度的籠子”裡人人平等,無論是誰,不論職位有多高、權力有多大,隻要觸犯黨紀國法,隻要損害黨和人民利益,都要堅決懲治,決不姑息、決不手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林偉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