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官場飯局是禮尚往來的畸形衍生態

陳央

2014年05月16日10:1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但在某些官員看來,請客吃飯則是他們工作生活的一部分。特別是下到基層,請客吃飯是所有干部的必修課,還是一項技術活,官場曾一年吃掉3000億,八項規定出台后,公款吃喝有所遏制,但還是有部分官員開辟“新戰場”,依舊將飯局進行到底。(新華網 5月14日)

按照調查,2012年,我國中央政府司局級干部平均每周有1.1次飯局,省政府的司局級干部每周有1.3次飯局。市長平均每周15.1次、縣長則達到了每周18.2次,按一周五個工作日計算,相當於每個工作日有3.6次飯局,每天的飯局甚至需要趕場。干部奔波於各類飯局,要麼應酬要麼討好,有的甚至將70%的時間花在了飯局上。

八項規定出台之后,明吃明喝少了,不少干部從酒桌上解放了出來,自覺身心愉悅,但還是有部分官員“鍥而不舍”,對公款吃喝念念不忘,開辟出公款吃喝的新戰場,有將高端白酒裝入礦泉水瓶的,有在單位食堂聘請五星級廚師的,有轉戰鄉村別墅,提前包場的,通過各種方式來給胡吃海喝套上一件“質朴”的外衣,以躲過風口浪尖在“隱身衣”下繼續“傳承”著飯局文化。

中國式飯局並非傳統意義上吃飯那麼簡單,餐桌是中國傳統禮尚往來文化的載體,而當 “禮尚往來“被加上目的而不是感情時,飯局就成為了名利場的寵兒。接待哪個級別的干部,該配備怎樣的標准,位置的設定、桌椅的擺放等都有嚴格的標准,做足才是常態。飯局的標准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天價飯局”背后必然有著大領導到來的“蓬蓽生輝”。自餐桌被貼上身價標簽后,便水漲船高,要“開閘泄洪”,長居高位的“船兒”自然不適應,“掉價”后的干部的誠意體現更是無從釋放。為了滿足享樂,為了政治前途,為了企業利益,必然不能有絲毫怠慢,這也是一些人抓住舊習尾巴不放的關鍵原因。

官場飯局就是禮尚往來的畸形衍生態。八項規定的出台,就是要打消這種利益糾葛的飯局風氣,將接待歸於“方便飯”的本真。公款接待,提供的只是一頓飯,一頓方便干部工作開展的方便飯,這就是公款能提供的全部,至於個別干部的面子和私利都不應該擺在官員飯局上,更不應該由公款買單。

八項規定的執行就是要打破官場飯局的衍生態,將家常和簡單領上政治舞台。當然,這種觀念的轉變並不能一蹴而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依靠長期的逗硬執行,長效的干部監管,才能徹底扭轉這股不正之風,還飯桌以清淨,還原公款接待原生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