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永久”和“飛鴿”都不可少

漏江看雁

2014年05月13日16: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尉氏縣張市鎮召開座談會時強調,有兩類干部要重視:一是本土“永久牌”,他們熱愛故土,工作熱情高,要幫助他們提高素質、能力,開闊眼界,更好造福桑梓﹔另一類是流動“飛鴿牌”,交流到當地任職,他們要多磨練多接地氣,掌握真本事。

鄉鎮處於“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的“枝頭末梢”,重視並合理使用好本土“永久牌”和流動“飛鴿牌”兩類干部,對於加強鄉鎮領導班子建設,培養鍛造地基中經得住考驗的“鋼筋”,更好地聯系和服務好群眾,意義重大而深遠。

本土“永久牌”干部人熟地熟情況熟,濃厚的“故土情結”有利於為百姓著想、辦實事、求實效。在農村這個“熟人社會”裡面,缺少“永久牌”干部,群眾工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困難重重,所以應該重視“永久牌”干部的培養使用,而且數量不可太少。但“永久牌”干部的工作容易受到人情關系的干擾,熟人找辦事、親戚請幫忙的情況相對比較多。這種“家鄉情結”的影響容易讓“永久牌”干部瞻前顧后,因循守舊,導致創新性不足、開拓性受限,決策容易出現“前怕狼后怕虎”的情況。所以,一個鄉鎮班子中也不能“清一色”是“永久牌”干部。

流動“飛鴿牌”干部的優勢是新人新氣象,到一個地方可以帶去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最主要的是相對“永久牌”干部而言,“飛鴿牌”干部在新地方的人際關系比較單純,干工作不用像“永久牌”干部那樣顧慮多,一事當頭需要“左顧右盼”,“前思后想”,想問題、干工作、作決策的時候可以有效擺脫“人情”困惑,避免“熟人”干擾,大多“放得開手腳”,能夠迅速聚焦重點,果斷進行決策。“飛鴿牌”干部的不足是由於不在家鄉工作,如果不注重“接地氣”的話,工作容易急功近利,追求那種見效快的政績工程,而對那些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就可能不像“永久牌”干部那樣“熱心”和“專注”。而且如果“飛鴿牌”干部“下基層”的出發點不正確,隻想到基層挂職“鍍鍍金”就“遠走高飛”的話,自然也就容易出現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得過且過的“混日子”思想。

古人說:“駿馬行千裡,耕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就短,智者難為謀,生才貴適用,慎勿多苛求。”在鄉鎮領導班子建設中,“永久牌”干部和“飛鴿牌”干部各有優勢,也各有劣勢。對個人而言,二者都需要揚長避短,補齊短板。對組織而言,二者都不可少,都需因材而用,科學使用,不可偏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李炳孝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