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吏
習近平同志在閩工作期間,曾披荊斬棘步行兩個多小時,深入壽寧縣下黨鄉,現場解決發展難題,為下黨鄉注入致富源動力。這是讓總書記深情難忘的一段經歷,更是激勵廣大干部心系百姓、深入基層、服務群眾的榜樣力量。(福建日報 5月12日)
今年3月,總書記在河南蘭考調研指導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曾深情地回憶起20多年前在壽寧縣下黨鄉的調研往事。下黨鄉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為何能讓總書記如此的牽挂?
據介紹,下黨鄉是壽寧最邊遠的山鄉,曾經是無公路、無自來水、無電燈照明、無財政收入、無政府辦公場所的“五無鄉鎮”,直到建鄉時,農民年人均收入仍不足200元。
如何讓群眾脫貧,曾經愁壞了鄉領導班子。時任下黨鄉黨委書記的楊奕周曾在參加寧德地委工作會議時,站起來就對著習近平“開炮”:“對貧困地區,上級要關心,要扶貧。”習近平當場跟他承諾,一定要去下黨一趟。
就是對楊奕周的一個承諾,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披荊斬棘步行兩個多小時,深入壽寧縣下黨鄉,現場解決發展難題,為下黨鄉注入致富源動力,才有了如今耳熟能詳的“踐諾之行”。
群眾,在總書記心中有著最重的分量。基層,是他去得最多的地方。“踐諾之行”,是總書記心系貧困地區發展的一個縮影。
現如今,一些黨員干部喜歡“居廟堂之高”、做“表面文章”﹔喜歡坐在車裡“體”民情、隔著車窗“看”基層﹔熱衷於到村委會坐一坐、和村干部談一談,不習慣到群眾家中站一站,和群眾聊一聊,與群眾說不上話、親不起來,喪失了聯系群眾的“看家本領”。
對此,筆者認為,應以總書記為榜樣,信守承諾、深入基層、心系百姓,用心去體驗、去感悟群眾的日常瑣事,謙虛謹慎、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用實際行動縮短干群距離。
要像總書記學習,自覺信守承諾。主動履行從政承諾,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做到隻要答應人民群眾的事就堅決辦好,隻要對人民群眾說過的話就堅決兌現,切實用誠實守信樹立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
要像總書記學習,經常深入基層。主動走下高樓、走出書本、走出課堂,到田間、走地頭、入社區、進農戶,和群眾同甘共苦,與群眾同吃同住,摸清實情、摸到真情,為正確科學決策規劃提供依據。
要像總書記學習,把群眾當親人。主動放下官架子、甘當小學生,與群眾心貼心交流、零距離接觸,感知群眾的冷暖疾苦,在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中與群眾建立深厚友誼,理清發展思路,用親人般的熱情贏得群眾信任。
相關專題 |
· 學習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