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生
8日當天,11位縣委常委做對照檢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中央第一巡回督導組組長周聲濤、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等參會。縣委副書記、縣長周辰良對照檢查講得動情。他在蘭考當了8年副縣長、5年縣長,陪了6任縣委書記、4任縣長,自己也年近50歲。他曾為此失落、不平衡。(據5月11日《人民日報》)
8年副縣長期間,陪伴了4名縣長,也就是說周辰良之前,蘭考縣的縣長平均2年一任,也隻有他本人,在縣長這個位置一干就是5個年頭。而且,其當副縣長、縣長共13個年頭,陪了6任縣委書記,平均2年多一點兒蘭考換一任縣委書記。可見,蘭考縣縣長、縣委書記的任期幾乎相當。與其說蘭考縣長是在自我批評,倒不如說這是在批評上級干部人事頻繁的調整。
《黨章》規定,一屆地方黨委的任期為5年,5年之內應盡量少對地方黨委進行更換。《黨政領導干部職務任期暫行規定》也規定領導職務每個任期5年,而蘭考的任期基本都停留在2年左右,如此“走馬燈”式的頻繁調換干部,你剛開唱,他已登場,黨政領導干部又如何扑下身為人民服務,如何安下心謀發展呢?
我們知道,在現有體制下,黨政主要領導在基層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到任一方,一般先要熟悉情況。也隻有徹底摸清情況之后,才能厘清發展的思路,制定發展規劃。然而,“走馬燈”似得頻繁調換干部,很多干部的凳子還沒有坐熱,就已經離開了,這又如何來研究發展的策略呢?難怪蘭考在焦裕祿之后,幾十年如一日依然貧窮,依然是國家級貧困縣。
而且,每一名執政者都有自己的執政理念,執政思路,如此頻繁的更換黨政主官,讓發展的政策不固定。特別是他們開展工作也需要基層同志的配合。頻繁調換主要領導,一會兒一個發展思路,也讓基層干部無從適應。戰前易帥乃兵家大忌,而發展中頻繁更換地方黨政主官,也容易讓發展策略朝令夕改,這也不利於發展,很容易讓發展成為一鍋鍋的“夾生飯”。
蘭考守著焦裕祿精神這塊法寶,卻沒有抓住改革開放的機遇,沒有實現快速發展,而是依然貧窮,這實在是給焦裕祿精神丟臉。筆者認為,地方要想發展,必須嚴格按照《黨章》和《黨政領導干部職務任期暫行規定》等,保証黨政干部能夠有一個完整的任期,以方便其在發展中施展拳腳,有時間開創一片新天地。如果每一任干部都能夠有焦裕祿那樣一股干勁,也如果他們有足夠的發展時間,相信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要想不富起來估計都難。
相關專題 |
· 老兵808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