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啟東
在深圳4萬多名公務員中,聘任制公務員佔比近10%。然而在首聘3200多名公務員3年期滿后,竟無一人解聘。針對“隻進不出”的怪象,一些人擔心,聘任制改革是否換了外套的“鐵飯碗”?(據5月5日新華每日電訊)
近日,浙江義烏5名聘用制公務員將上崗,聚焦於30萬至60萬元人民幣年薪,又引發了對公務員飯碗問題的輿論熱議。人們擔心浙江義烏聘用的5名公務員,到時是否也像深圳那樣換了外套變成了“鐵飯碗”。
對公務員實行聘用制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公務員的“鐵飯碗”。否則,就沒有必要實行公務員制度改革。古人雲”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其實,我們目前的公務員正是處於一種進入了公務員隊伍,就端上了“鐵飯碗”的狀態。要讓我們的公務員隊伍充滿戰斗力和活力,就必須實行公務員制度改革,打破公務員的“鐵飯碗”。為了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推進公務員制度改革精神,深圳等地率先實行公務員聘用制,為推行公務員制度改革帶了頭,值得各地學習借鑒。
現實中,網絡屢屢曝光我們有些地方存在“請神容易,送神難”的現象,有的鄉鎮或單位請的臨時工都隻進不出。有的請工勤人員做主要領導的司機,經常和領導在一起,有了特殊感情,主要領導不願將其辭退,有的掌握了領導太多的情況,不敢將其辭退﹔有的是前任領導請進來的,后任領導怕得罪人,不管好差與否,不管有無繼續使用的必要,都做好人,繼續留用。因此,深圳首聘3200多名公務員3年期滿后,竟無一人解聘。這種“零淘汰”就讓有些人認為是“瓷飯碗” 變成了“鐵飯碗”。
我們也不排除3200多名公務員3年期來,個個都表現突出,都符合續聘要求。可是,這種“零淘汰”讓“瓷飯碗” 變成了“鐵飯碗”,讓人擔心和猜疑也不無道理:一是3200多名公務員3年期滿考核,沒有一人不稱職被淘汰﹔二是當時制定的考核辭退機制是否真正落實,是否存在隻管進不管出,睜一眼閉一眼。
可見,公務員聘任制改革,如果對聘用公務員的管理不堅持原則,不按要求進行考核和續聘,任意搞“零淘汰”,就讓“瓷飯碗” 變成“鐵飯碗”,也就失去了聘用的意義。其負面影響和社會效應不可小覷,也是不可取的。
因此,筆者認為,要搞好公務員聘任制改革,必須在以下方面下功夫:首先,對公務員實行聘用制一定要徹底,不能成了“半拉子”工程,不能搞隻進不出,必須建立和落實好淘汰制,嚴格對聘用制公務員進行考核,存優去劣,把差的淘汰出去﹔其次,主要領導要提高對公務員聘任制改革的認識,增強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不要怕得罪人,要嚴格執行制度,把該辭退的辭退。這樣,才能真正打破公務員的“鐵飯碗”。
相關專題 |
· 謝啟東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