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面臨即將到來的“五一”,中央紀委採取何種措施防止“四風”反彈?目前反“四風”還存在哪些突出問題,應如何解決?記者就此對中央紀委副書記李玉賦進行了採訪。(2014年4月23日《人民日報》)
常言道“廉不廉看過年,潔不潔看過節。”大量的案件已經表明,節日期間違反廉潔自律規定行為易發多發,而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正是滋生節日腐敗的溫床。
所以,自從中央八項規定頒布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瞄准元旦、春節、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國慶等節慶易腐節點,進行強有力的“警示”, 狠剎用公款走訪、送禮、宴請、旅游等不正之風,堅決制止奢侈浪費,已經成為時下治奢反腐的新走向、新特點,讓老百姓感受到反腐敗的日常化與細節化。
正像李玉賦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說的,“五一”是一個重要節點,“四風”問題可能會有所抬頭,並以更隱蔽的形式出現,比如變相公款送禮、公款吃喝、公款旅游以及鋪張浪費等。
毫無疑問,在“老虎”、“蒼蠅”一起打,“節點反腐”已經成為常態的當下,是絕不會允許“四風”問題有絲毫的抬頭。如果忽視這樣的“腠理之疾”,對一些改頭換面、下有對策、說一套做一套的違紀行為放任自流,就會給大的腐敗問題提供滋生的土壤。
正因如此,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中央紀委採取三舉措加以治理:一是教育提醒。中央紀委已下發通知,打了招呼。同時,從4月初到目前,中央紀委還通過中央各大新聞媒體對此進行宣傳報道。二是監督檢查。實踐表明,越是嚴格要求,就越要防止出現頂風違紀現象。這段時間,中央紀委領導分頭深入有關地方和部門調研檢查,各地區各部門也在加強檢查和執紀監督,發現問題嚴肅處理。三是通報曝光。中央紀委對查處的典型案例每周集中予以曝光,發揮警示教育作用。同時,歡迎廣大網友參與監督,也歡迎各新聞媒體進行監督。
筆者感到,中央紀委三舉措嚴防“四風”反彈,足以表明將“節點反腐”進行到底的決心,再次給“節日腐敗”以致命一擊,令一些“賊心不死”之人“聞節膽寒”,也讓更多的人“聞節而喜”。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以吏為師”的文化傳統,官德正,則民風淳﹔官德毀,則民風降。抓好“節點反腐”,既是防腐反腐的重要內容,還可以樹立規范和榜樣,淨化社會風氣,帶動社風民風的轉變,以此取信於民,無疑是正風肅紀的上上策。
當然,隨著反“四風”力度不斷加大,節日“請客送禮”也可能變得更加隱蔽化,例如“網購+快遞”的送禮新模式、電子代金券等,也對“節點反腐”手段進一步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們要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無處不在的網友已經讓不正之風無所遁形,隻要我們始終按照事前“警告”、事中“查處”、事后“通報”的“節點反腐”路子走下去,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抓,讓不敢腐的懲戒機制更“硬”、不能腐的防范機制更“寬”、不易腐的保障機制更“強”,“四風”反彈的機率就會越來越少,“節日腐敗”更是無路可走。
相關專題 |
· 林偉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