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貪官懺悔“一得意就忘形”給誰制作警示標本?

林偉

2014年04月23日15:4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曾經將“為事以忠、為人以誠”作為自己的人生格言。如今我明白了——一個人最容易犯下過錯的時候,不是在人生低谷時,恰恰是春風得意、自以為是的時候。因為往往一得意就忘形,就把握不住方向了。這是原甘肅省酒泉市扶貧辦主任曼曼的懺悔語。(2014年4月22日《檢察日報》)

記得《晉書·阮籍傳》中講道:“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得意忘形”由此而來。據史料載,楚漢戰爭中,韓信可謂滿腹韜略、本領高強,他通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把漢軍帶出了全軍覆滅的境地,無論同僚還是劉邦,都認為打下江山韓信當數頭功。但是,被封為齊王、楚王后的韓信得意中逐漸忘形,終因謀逆獲罪,落得個身首異處、身敗名裂的可悲下場,成為歷史上“得意忘形”的最典型例証。

所以,我國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學家王夫之留下了“得意淡然”與“失意泰然”的告誡,意思是:當我們得意時,如果頭腦發熱,盛氣凌人,咄咄逼人,就可能“得意”變“失意”﹔當我們失意時,如果能泰然處之,冷靜反思,積極進取,那麼經歷逆境的“失意”也許正是進入“得意”的前奏。其實,人在一生中,如果能做到“得意淡然”、“失意泰然”,也就是無論得意還是失意,依然保持自我本色,仍然保持自己原來的樣子,這是人生的最高修養、最好境界。

然而,現實中,真正做到“得意淡然”、“失意泰然”,著實很難,得意忘形的更是大有人在。一些為官之人不能正確對待職位的升遷和手中的權力,一旦掌握了更大的權力,就會得意忘形,忘乎所以,目空一切,產生“居功心理”和“攀比心理”,迷失自我,私欲膨脹,視黨紀國法為兒戲,恣意妄為。這種忘形,必然導致公權變成謀私的工具,最終不僅會喪失權力,也會喪失人格甚至於人身自由。

懺悔人曼曼就是現代版“得意忘形”的最典型例証。他在懺悔中說道:我較長時間在領導崗位工作,總覺得自己有苦勞也有功勞,權力是我勤奮工作的所得,我沉浸在自己設置的功勞簿上居功自傲。金錢至上的腐朽思想又長期潛移默化地腐蝕著我,使我在金錢和物欲面前越陷越深。他表示,仕途雖然風光,但風光的背后也有危機。要謹慎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筆者感到,盡管此等懺悔,也屬於老生常談、“炒舊飯”,但是,令人警醒的“價值”不能低估。“一片白雲橫谷口,凡多歸鳥盡迷巢。”人生最險得意時,越是春風得意,越要倍加謹慎,切不可因一時得意而疏忽懈怠,更不可痴迷安逸而不思進取。要知道,安逸與享樂就像一把軟刀,使人在輕鬆舒適的狀態下如同溫水煮青蛙一樣,不知不覺地醉死在溫柔之鄉,正所謂“成名窮苦日,敗事得志時”。

所以,為官之人“春風得意”之時,必須始終保持大智若愚的心態和“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姿態,自省其身,自律所行,謙虛謹慎,不驕不躁,以強烈的憂患意識拼搏進取,勵志有為,經得起考驗,守得住本色。否則,撞上南牆才回頭,一切悔之晚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林偉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