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盲目造城”是政績觀在“跑偏”

晟達者

2014年04月23日15:2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2個省會城市擬建55個新城新區,其中一個城市就要建13個,“空城”“睡城”“死城”等現象頻現……記者從19日在上海召開的中國新城新區發展論壇獲悉,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日前調查顯示,90%的地級市正在規劃新城新區,部分城市新城總面積已達建成區的七八倍。(4月21日 新華網)

關於“造城熱”曾有這樣的描述:荒草叢生的工業園區、夜晚一片漆黑的居民小區、常年寂寥的新建城區……一幕幕場景,訴說著“造城熱”之痛。根據日前的調查顯示,12個省會城市擬建55個新城新區,其中一個城市就要建13個,“空城”“睡城”“死城”等現象頻,盲目“造城”之風盛行,勞民傷財、遺患甚多,群眾於此可謂怨聲載道。

不口否認,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適度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在條件成熟的范圍內造城是理所應當、無可厚非的,但是,罔顧發展規律,規劃無序的“盲目造城風”可就大錯特錯了。

盲目造城、濫建新區的做法,既違背了客觀規律,又忽視了地方發展中的實際情況,其凸顯的矛盾更是不容忽視,一是盲目“求大”“求新”,“大城小區”大同小異,甚至同一城市數個新城功能重疊、重復建設,導致了服務業發展成本過高﹔二是密集投建,多頭競爭。城市“攤大餅”帶來的路網交通投入不菲,為招商引資和城市的后續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三是土地持續走高出售,“空城”“睡城”等現象卻大范圍存在,地方發展陷入了“土地財政”的怪圈,經濟發展方式與實際脫節,民生工程亦陷入困境。

其實,從本質上講,“造城”之風就像一面棱鏡,不僅反映出了個別地方單一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更是把些許領導唯GDP論英雄的“跑偏”政績觀展露無遺。一些領導重面子輕裡子,熱衷於大拆大建、造聲勢、圖虛名,動不動就要給城市冠以一抹多的“名片”,“國際化大都市”“衛星城市”“都市后花園”等等不一而足,各種各樣的“地標建筑”“政績工程”也橫空出世,自然在短期內拉高了GDP,他們便可將其當作自吹自擂的“政績砝碼“。可把心思全然用在了政績工程上,忽略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僅不利於當地產業的良性格局,更不利於長期、有效的保証群眾的根本利益,從長遠上講,實在是“不務正業”之舉。

習主席曾高屋建瓴地指出,不再簡單以GDP增長率論英雄,而是強調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立足點,盲目“造城”這樣的跑偏的政績觀與當前所倡導的發展理念格格不入,要及時剎住,正確引導﹔同時,這也提醒著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政績考核機制,理清發展思路,須知,唯有實實在在的務實舉措才能取信於民、普惠於民。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