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有這樣一則歷史故事,讀來給人啟示。說的是擅長射箭的列子向朋友賣弄自己的箭術。他在自己的手肘上放了一杯水,再將箭連續射出,動作奇快無比。第一枝箭剛射出去,第二枝箭已搭在弦上了,整個過程干淨利落,杯中的水竟然沒有一滴洒到外面去。
然而,站在一旁的道士說:“你這箭術還不夠好,跟我來!”他們上了一座高山,雙腳踩在搖搖欲墜的石頭上,身旁就是萬丈深淵,道士對他說:“在這裡你可以泰然自若地射箭嗎?”列子早已嚇得趴在石頭上,動也不敢動,流了一身的冷汗。道士說:“真正得道的人,上看青天,下到黃泉,在任何地方都揮洒自如,神色不變。現在你緊張害怕有惶恐的眼神的樣子,你心中害怕得很,已經沒有精力再去射箭了。
筆者認為,這一歷史故事,其寓意就是告訴我們:人生之路,如同春夏秋冬,有陽光雨露,也有狂風暴雨,關鍵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坦然面對。著名英國作家蘭布裡奇曾經說過:“兩個人同時從一個柵欄往外看去,一個人看到的是泥土,另一個人看到的卻是繁星。”這表明心態決定一切。善於控制情緒,有效調整心態,始終保持內心的和諧、樂觀、積極、向上,是一種可貴的自我控制能力。
試想,如果列子善於控制情緒,有效調整心態,就不會如此。所以,一個人能否在事業上獲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始終有樂觀積極的心態。這正像狄更斯所說:“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
由此,也讓筆者想到了焦裕祿、鄭培民、孔繁森、牛玉儒、楊善洲,雖然他們所處時代不同,職位高低也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有一顆淡泊名利的平常心,始終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所以,在各種利誘面前,他們才能不動心、不貪心,跨越歷史時空贏得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反之,那些被人民唾棄的腐敗分子,無一不是為名所累,為欲所惑,為權所動,貪圖享受,追逐私利,最終自毀前程。
以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黨組成員、省以工代賑辦主任陳華亨為例。據《檢察日報》報道:陳華亨把自己墮落的根本原因,歸納為:職務升高了,權力大了,道德法紀水平卻下降了,攀比心理越來越重,僥幸心理越來越濃,自我約束越來越無力。其實,說白了,這還是心態問題,即:在五光十色的現實生活中,心旌搖蕩、神不守舍,最終心理失衡,貪心便乘虛而入。
明代錢琦在《錢子語測》中說道:“人心能靜,雖萬變紛紜,亦澄然無事﹔不靜,則燕居閑暇,亦沖然糜寧。”這是從一般品德修養層面上講的。對於黨員干部而言,則應有更嚴格的要求。一個黨員干部隻有把理想和追求樹得高一些,把事業和責任看得重一些,把名利和享受看得淡一些,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社會裡,不誘於譽,不恐於誹,寵辱不驚,虛懷大度,泰然處之。
如此說來,人與人之間原本隻有微小的差別,但卻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其原因就在於心態。黨員干部隻有懷揣一顆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平常心態,腳踏實地,開拓進取,勤奮工作,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才能做人民群眾放心的“永久牌”干部。
相關專題 |
· 林偉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