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喜看中紀委通報不穿“隱身衣”

冬君

2014年04月15日15:5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開通糾正“四風”監督舉報直通車,“直通車”設置三個欄目:一是“四風”問題舉報窗專欄,歡迎廣大群眾直接舉報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二是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案件每周通報專欄,將對各地區各部門查處的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案件,點名道姓公開曝光,每周一公布﹔三是晒晒“四風”隱身衣專欄,請廣大群眾就公款購買和收受電子禮品卡等隱形“四風”問題進行揭露,同時就問題治理提出建議。4月8日至11日,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220件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案件。(來源4月14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不得不說,在以往各種違紀違法通報中,總會有遮遮掩掩,如“李××”、“劉××”等,對違紀違法人員採取隱去姓名,以穿“隱身衣”的形式進行通報。此類通報,常常讓群眾感覺“點到為止”,曝光沒有到“最后一公裡”。

不點名看似對當事人的關心,實則屬於抓而不緊、抓而不實,是對違紀違法人的寬容,更是對公正的踐踏,對責任的放縱。除了通報效果不佳、難以充分滿足群眾知情權外,似乎留給被通報者面子、不動真格碰硬揭丑,甚至存在某種偏袒護短的嫌疑。這樣不僅會引發“四風”作風問題反彈,引發群眾不滿,也將嚴重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此次,點名道姓公開曝光,內容包括違紀違法人姓名、單位、職務職級、主要違紀事實和處理結果。“點名不點名,效果不一樣”,點名道姓公開曝光,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敢於瞪眼、敢於紅臉、及時亮劍,做到違紀違法行為“零容忍”,不僅對當事人形成有效的監督,更主要的是可以震懾其他人,徹底打消僥幸心理和變通心態,有力形成“不願”、“不想”、“不敢”的氛圍。

嚴肅規定的“最后一公裡”,難走更要走。中央“八項規定”出台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盯緊時間節點,加強執紀監督問責,從具體問題抓起,狠剎公款送禮等不正之風,取得了明顯成效。然而,在當前反腐敗高壓態勢之下,新的腐敗手段不斷出現,花樣不斷翻新,這充分說明不良作風積習甚深,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

身邊那些披著“隱身衣”的“四風”問題、那些改頭換面的腐敗手段,可以說是無處不在。點名道姓公開曝光,喜看紀委通報不穿“隱身衣”。在如此“不給面子”的通報環境下,在“不願腐敗”的自律機制、“不能腐敗”的約束機制、“不易腐敗”的防范機制和“不敢腐敗”的懲治機制的合力推進下,希望變相的公款送禮、公款旅游、公款吃喝、收受禮金等問題會“低頭”,隱蔽的“四風”問題被一一曝光,從而真正達到嚴肅規定“最后一公裡”的效果。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冬君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