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按理說,62歲的艾爾肯·依布拉音應該給自己劃上圓滿的句號,然而一封群眾舉報,最終讓他落馬。艾爾肯·依布拉音擔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機關事務管理局黨組副書記、局長期間,“借錢”成了他受賄特有的“訣竅”。他利用職務之便,先后收受賄賂166萬元。(2014年4月3日《檢察日報》)
記得有這樣一則西方古老傳說:天神為了使一位國王治理好他的國家,就在他的頭頂懸吊一柄看不見的寶劍,無論他走到哪裡,那柄神秘的寶劍都會跟隨著他。國王最初由於恐懼,就兢兢業業為百姓,勤勤懇懇治理國家,使他的國家逐漸富強,老百姓安居樂業,而那柄寶劍也一直沒有現身。后來,這位國王忘記了寶劍的存在,任由自己人性中的貪欲和丑陋不斷膨脹,肆意胡作非為,結果寶劍呼嘯而至,國王被砍去了頭顱。
這一古老傳說,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人生之路,行百裡者半九十,管好自己,安全無虞﹔放縱自己,危險在即。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和各種誘惑,各級黨員干部隻有時刻把握住自己,經常約束自己,有一種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危機感,才能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縛,不為權所動,不為欲所惑,一生平安。否則,一旦放鬆思想警惕,貪欲膨脹、蛻化變質,最后就會走向自我毀滅。艾爾肯·依布拉音就是典型例証。
一位堂堂的正廳級領導,之所以走到這個地步,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自我滿足,喪失了進取心,固步自封,意志消沉,私欲膨脹。這正像古人所說的,“貪如火,不遏則自焚﹔欲如水,不遏則自溺。”因為任意漂蕩的船,難免要觸礁﹔不斷傾斜的塔,遲早要倒掉。最終,艾爾肯·依布拉音的仕途和受懲成為一種巧合——12年局長,12年徒刑。
由此觀之,艾爾肯·依布拉音的教訓振聾發聵、令人警醒,無爭地告訴了我們一個鐵的事實:伸手必被捉,腐敗必暴露。要切記,判斷一個領導干部的好與壞很簡單,黨紀國法就是個分水嶺。不管你做過什麼貢獻,不管你有多大權力,也不管你曾經多麼勤廉,一旦觸犯黨紀國法,必將受到嚴懲。
也正因如此,筆者認為,艾爾肯·依布拉音的墮落並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悲劇,透過他蛻變的軌跡和為此付出的沉重代價,各級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一定要從中吸取深刻教訓,切實做到警鐘長鳴,引以為戒。我們常說,為官做人要學會算賬,要算清政治賬、經濟賬、健康賬、自由賬和家庭賬等,不要心存僥幸,一旦進了監獄,失去了自由,那就家庭、事業、人生什麼都沒了。到了那個時候,恐怕看到鐵窗外面一隻蜜蜂飛過都會羨慕不已。
如此說來,清白做人一生平安,踏實做事利國利己。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緊繃“廉潔”這根弦,遠離“貪腐”這條線,耐得住清貧、穩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抵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做到不正之風不染,不法之事不為,不義之財不取,這是長遠之舉、明智之為。
相關專題 |
· 林偉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