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莫讓“官謠”再招搖

冬君

2014年04月04日15:4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2014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要點》表示,對公開的政府信息,要依法依規做好保密審查,涉及其他行政機關的,應與有關行政機關溝通確認,確保公開的政府信息准確一致,避免出現不實信息甚至“官謠”現象。(來源4月1日人民網)

政府信息公開,首提辟“官謠”,可喜可賀!“官謠”和“民謠”可以說是一對畸形的謠言孿生兄弟。“民謠”的背后是個人的不正當利益作祟,抑或是惡作劇,通過口口相傳,或是網絡散播,誤導社會輿論,干擾公眾視聽與判斷。 “官謠”的產生根源,莫過於是急於想撇清自身污點的某些單位或個人,以謠辟謠,先辟謠再確認,先放風后否認,“官謠”成了一些地方應對輿論監督、試探輿情民意或者敷衍政務信息公開要求的習慣性動作。

按理說,官方發言應該保証其准確性、公正性、庄重性,才能讓大眾信服,才能真正更好、更快推動事件的解決。 “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網絡謠言泛濫人人喊打, “官謠”更是小瞧不得。如果說“民謠”可恥,那麼“官謠”就是可怕了。

回望連綿不斷,若隱若現,此起彼伏的“官謠”現象,無論是面對突發事件,還是回應公眾質疑,要麼答非所問,要麼閃爍其詞,總讓人莫衷一是,不知所雲。遇事善於說謊,急於否認,運用自如,一本正經,先否后肯,“官謠”備受詬病,這個“大忽悠”最大的破壞力是對政府公信力的強力沖擊。可以說,“官謠”招搖撞騙,老百姓就會變成“老不信”﹔“官謠”日積月累,就會造成了“公信力危機”。

讓人欣慰的是,“官謠”入國辦“法眼”,表明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越來越務實、越來越較真,無疑值得期待。莫讓“官謠”再招搖,首當其沖的是不能讓有話語權的“官方回應”坐偏了位置,歪嘴和尚念歪經。針對政府公共危機的處置原則,美國著名的危機管理專家諾曼·奧古斯丁在其《危機管理》一書中主張:“說真話,立刻說。”“官方回應”改“官”念,就要踐行“三嚴三實”,“嚴”是慎獨慎微的自律、勤於自省的審慎、嚴守紀律的敬畏、堅持黨性的覺悟,“實”是腳踏實地的干勁、真抓實干的精神、敢於擔當的態度。要有“非我莫屬”的責任意識和“舍我其誰”的使命感,不能聽到風聲,不是查真相,而是想對策,打太極,制造“官謠”,信口雌黃,混淆視聽。

其次,“官謠”橫行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官方回應”缺乏監管和追責,造成說與不說一個樣,說對說錯一個樣,一家獨大,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肆無忌憚,如同兒戲,自己說了算。問責不彰,“官謠”難止。隻有對亂說話、說假話,發布不實消息、虛假消息者採取零容忍的態度,隻有制定、完善、落實嚴格的信息公開問責制度和機制,對官方發言有效規范,對“官謠”進行有效懲處,擠干水分和虛假成分,真正對“官謠”亮劍,信息公開才會漸入佳境,“官謠”才不會再招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冬君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