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由於心有貪念,我開始大肆斂財。這是原甘肅省張掖市濱河新區暨張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副縣級)、張掖市甘州區城鄉建設局局長、張掖市城市垃圾處理廠廠長及張掖市甘州區興達城建投資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經理李興忠的懺悔語。(2014年3月25日《檢察日報》)
應該說,人生在世,必然會面臨各種誘惑,尤其是金錢的誘惑。因此,人是需要控制貪欲的﹔否則,企圖以“蛇口”吞“大象”,就會引火燒身。李興忠就是最典型的佐証。
水滴石穿非一時之能,繩鋸木斷非一日之功。同樣道理,黨員干部從廉潔到不廉潔,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是一種量變到質變的演進。李興忠的第一次“伸手”,就是從一個“信封”開始的。用李興忠的懺悔語說,“我雖然也想拒絕,但金錢的誘惑在思想搏斗的過程中佔據了上風,那是我收受的第一筆賄金。那之后的幾天時間裡,我的心裡都不是滋味,總感覺心神不定、坐臥不安。”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這是一個單一的犯罪細胞的簡單生成過程,它會讓人不知不覺地墜入罪惡的泥潭。特別是綜觀近年來落馬貪官一步步走向墮落的過程,普遍反映出一點,都是從一些不起眼的小便宜、小利益開始的,僥幸過后,私欲膨脹不斷誘發,拒腐防變的警惕性逐步瓦解,漸漸淡忘了黨性原則,降低了做人做官的標准,放鬆了自我要求,一步步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李興忠的“前車之覆”,就是最好的“后車之鑒”。
正像古人所說的,“貪不在多,一二分錢,便如千百萬。”從廉潔到不廉潔,不在於收了別人多少東西,而在於是否伸了手。逾越了這個原則界限,一念之差,性質就完全變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貪官搞腐敗,自認為是單干,是神不知鬼不覺,不講誰也不知道,隻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縱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也難以查出破綻,尋出蛛絲馬跡。但他們卻忘記了中國的幾句老話:“路上說話,草裡有人”,“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李興忠的貪腐也沒有打著燈籠、舉著火把、放著鞭炮,最終還不是照樣露出水面、水落石出。
所以,告誡各級黨員干部千萬不要存在僥幸心理,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手段高明,拿了、貪了無人知曉。“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是絕對的“真理”,瞞得了一時,瞞不住一世。
對身外之物,一定要有鐵石心腸,要切記“縱有房萬間,睡覺不過是一張床﹔縱有錢萬貫,一日不過三餐”的道理,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頂得住誘惑,管得住小節。要認清自己的身份,檢點自己的言行,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名譽,簡單生活,簡單為官,簡單做人,小心謹慎地邁好人生的每一個腳步、登好人生的每一個台階,切勿讓一時糊涂壞了自己的“一世清名”。
相關專題 |
· 林偉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