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解
李克強總理3月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會議要求國務院各部門、各單位把落實報告提出的各項任務作為履職盡責的重點,保持良好精神狀態,集中精力,扑下身子著力謀發展、抓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據3月20日《人民日報》)
政府工作報告是一份政府的工作任務“清單”,更是政府對廣大民眾的一項庄嚴承諾。說一千道一萬,離開落實是空談。發展任務能不能完成,民生承諾能不能兌現,大政方針能不能落地,考驗著各級各部門的執行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央高層響亮地提出“扑下身子”的號召,無疑是對廣大干部下了一道落實令。
思想家的特長也許是會說,而領導干部的特長應該是會做﹔理論家的品格也許是深刻,而領導干部的品格應該是務實。一個干部,知道該做什麼堪稱智慧,凡事付諸行動則是一種能力。這些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強調“落實”並不少,但一些單位始終走不出“狠抓就是開會,管理就是收費,措施就是發文,落實就是動嘴”的怪圈,根源還是在真抓實干上打了折扣。
“扑下身子”是一個躬身踐行的姿勢,它要求講實際、重實干、求實效,“不說大話,不好虛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這才是真正的成事之道。
常識表明,腰彎久了就會痛,缺乏毅力的人往往難以堅持。同樣,干部“扑下身子”埋頭苦干,不僅需要能力,而且需要很強的耐力。現代社會,人多浮躁。有的干部耐不住“寂寞”,一上任就開始策劃怎麼調走,怎麼往上爬,不願意“扑下身子”干事。自然界和人有很大的差別。屋檐上的水一滴一滴往下滴,最后能把石頭給滴穿﹔沙漠裡的風將沙粒一寸一寸往前挪,最后產生吞噬一切的力量。而人總想著一口氣吃個胖子,一鋤頭挖個金娃娃。所以有人說,自然界創造奇跡,人類制造平庸。這話頗有哲理,催人警醒。
“扑下身子”折射出一種品質,一種竭盡全力的精神,引領人們創造奇跡。有個打獵的故事說,兔子受傷,獵狗狂追。受傷的兔子拼命逃,獵狗窮追不舍,最后獵狗卻空手而歸。獵人罵獵狗沒用,連隻受傷的兔子都追不上,獵狗不服氣,說自己“盡力而為了”。兔子回到巢裡,同伴們驚奇地問:“受了傷怎麼還能跑,還能逃過獵狗的追捕?”兔子說:“他是盡力而為,我是竭盡全力。他沒追上我,頂多挨頓罵,我若不竭盡全力,我就沒命了。”這個故事啟示,要想成就奇跡,僅僅盡力而為是不夠的,還要做到竭盡全力。
知則必行,不行則為徒知﹔言則必行,不行則為空言。一位成功的養殖場老板在談及創業感受時說:“夢想是雞蛋,如不及時孵化,就會腐敗變質。”無論是完成當前的任務“清單”,還是實現宏偉的中國夢,除了“扑下身子”,我們別無選擇。
相關專題 |
· 何解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