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生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李克強在談到簡政放權時表示,簡政放權是激發市場活力、調動社會創造力的利器,是減少權力尋租、鏟除腐敗的釜底抽薪之策。(據3月13日共產黨新聞網)
去年,關於“權力”有兩個詞最引人關注,一個是習總書記提出的“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另一個是李克強總理承諾的“簡政放權”。同樣都是針對權力,一個用“關”,一個用“放”,兩個動詞,意思正好相左。然而兩個詞,“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被公認為反腐敗的治本之方,而簡政放權又是鏟除腐敗的釜底抽薪之策,含義又基本相同。
簡政放權,簡政就是精簡政府機構,放權是把經營管理權下放給企業。用李克強總理的話說,就是要給企業鬆綁、讓市場發力。一年以來,中央政府共取消下放了416項權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而且,去年還只是開了一個頭,今年還要繼續下放。放權為企業去掉束縛,企業就可以放下包袱,大展拳腳,就可以振翅高飛了。
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其實就是用制度管權,用制度約束權力,就是要依法依紀行政。一年來,制度的籠子中央越編越密,大到公務接待、反對浪費,小到月餅、賀年卡等。從轉變干部作風開始,隻要是涉及黨員干部可能誘發腐敗的領域,可以說是事無巨細,把公權力一件件往制度的籠子裡關,形成對權力監管的高壓,給企業騰飛排除干擾、排除阻礙。
一“放”一“關”兩個詞,雖然針對的都是權力,但對象卻不同。“關”的是干部的權力,“放”的是企業的權力。把權力該放的下放,剩下的都要關進制度的籠子裡,防止公權肆虐。一“放”一“關”相輔相成,互相作用,互相支撐,最終目標都是為了抑制腐敗,都是為了發展。一“放”一“關”,為反腐插上雙翼,為深化改革上了“雙保險”。一“放”一“關”,激活的是改革的一池春水,固封的是腐敗的欲望之門,體現的是中央的執政智慧。
當前,改革已經進入了深水區,反腐也進入深水區,簡政放權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是在改革和反腐進入深水區后的“兩手抓”。邊放權,邊編制度的籠子,“兩手”都很硬。黨政干部應該切實樹立服務意識、法紀觀念,依法依紀行使手中的權力來為人民服務,絕不能越雷池一步,覺不能觸碰法紀這帶電的高壓線。
相關專題 |
· 老兵808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