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奎
3月9日上午9時,張德江在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報告過去一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時指出,常委會根據近年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建議,審議通過了關於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對於進一步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3月9日新華網)
我國以法律形式確立抗戰勝利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不僅反映了人民意願,體現了我國的和平訴求,而且,是為了讓歷史昭示后人:忘戰必危,落后就要挨打。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以武力侵佔中國東北。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寇的鐵蹄開始全面踐踏中華大地,所到之處,生靈涂炭。特別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一次屠殺了30多萬中國人。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法西斯的失敗和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勝利而告結束,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如今,我們以法律形式確立抗戰勝利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反映了全國人民的意願,表達了中華兒女的共同心聲。
《司馬法:仁本第一》有這樣一句話:“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意思是天下雖然太平,忘掉戰爭准備,必定危險。我們以法律形式確立“兩個紀念日”,就是要教育后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牢記歷史、不忘國恥。日本侵略戰爭給我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不忘記這段恥辱的歷史,我們才知道今天和平的寶貴﹔才能警鐘長鳴,更好地承擔起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的重任﹔才能更有力地制止不義的侵略戰爭。當然,我們強調牢記歷史,並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避免歷史悲劇重演。近年來,日本政治急速右傾化,他們處心積慮地修改教科書,竭力否定其侵略歷史﹔千方百計修改戰后《日本國憲法》第九條和平條款,謀求向海外派兵﹔首相安倍晉三不顧世界各國的指責,悍然參拜靖國神社﹔在與鄰國的領土爭端上,不擇手段地挑動民族情緒……面對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的趨勢,我們絕不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而應該牢記古訓,認真應對,真正做到未雨綢繆。
“落后就要挨打”,是我國人民通過近代歷史,尤其是抗日戰爭史而得出的慘痛教訓。今天我們以法律形式確立“兩個紀念日”,就是要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始終牢記,一個落后的民族或國家,容易招致外敵的入侵。雖然歷史的硝煙已經散去,但挑戰與使命仍在眼前。要使我國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我們一定要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慘痛教訓。要把抗日戰爭給予我們的豐富經驗和重要啟示,轉化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的實際行動。要堅定不移地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集中力量把中國的實力搞上去。就像習近平同志強調的那樣:“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不斷夯實實現中國夢的物質文化基礎”。唯有如此,方可告慰無數抗日英烈的在天之靈,才能使我們的祖國永遠不受列強的欺辱,也才能使我們的人民永遠過上和平、安定、幸福的生活。
相關專題 |
·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郭俊奎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