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有位哲人講過這樣一個通俗的辯証法,有些當權者利欲熏心貪得無厭,似乎有權不用虧了似的,結果得到了不義之財滿足了一時對錢財的渴望,便盡情揮霍忘乎所以,到頭來,卻連自己既得的利益也失去了。原海南省三亞市海棠灣鎮委副書記趙雷武(副處級)就是如此。(2014年3月4日《檢察日報》)
正像報道中所說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樣的至理名言告訴人們,人原本都是好人,但隨著環境的變化、權力的獲得、地位的攀升,尤其是在制度機制約束不力的條件下,如果修身養性功夫不過硬,人很容易被權力所腐蝕、被利益所迷惑。
趙雷武就是最典型的例証。用他自己的話說,我任鎮委副書記的頭一年,還沒有人敢給我送錢,因為我是三亞市紀委下派的干部,加之自己在鎮上分管工青婦及思想政治工作,大會小會講廉政講理想信念,那些想送錢的人不敢輕易下手。然而,時間一長,當看到其他分管征地拆遷補償工作的人經常出入大酒店,花錢大方之后,我的心理也漸漸失衡了,隨之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畸變,自清自制的心理防線很快失守了。
事實上,心理防線一旦失守,往往會兵敗如山倒﹔第一道閘門一旦打開,欲望的洪水便一瀉千裡。伸了手,便沒有了回頭路。趙雷武在面臨第一道關口時,也曾猶豫過、心虛過、自責過,但終究沒能戰勝自己,沒能抵制誘惑,從“斷然拒絕”到“半推半就”再到“權錢交易”,一步步走向歧路。他在懺悔中說道:有了這一次,我的“眼界”開了,心也“活”了,膽子也大了。從那之后,我把收好處費當成了家常便飯,形成了可怕的“慣性”。
毫無疑問,“把收好處費當成了家常便飯”,無異於是在“玩火”。這如同高速行駛的車子,一旦駕車人注意力偏離,看不見路標,看不見紅燈,忘記了限速,難免會發生車毀人亡的悲劇。所以,反思自己從輝煌到墮落的過程,趙雷武希望手握實權的同仁以他為鑒,好好珍惜自己,把握自己,不要重蹈他的覆轍。
在筆者看來,不重蹈趙雷武的覆轍,關鍵是要以此為鏡,防微杜漸,注重從點滴小事做起,以肩負的責任鞭策自己,始終保持從善棄惡的觀念,保持對良好品德的不懈追求,緊把“關口”,堅守“底線”,“勿以惡小而為之”,做到三個“經得起”,即經得起問、經得起查、經得起種種誘惑的考驗,不為一時的小利而失大義。隻有這樣,才能有效防止欲望在自己的身上膨脹為貪欲,才能保証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化為長久的行動。
記得司馬光曾經說過,官場當清、勤、慎,封建社會的官員尚且知道如此,何況我們共產黨人呢?謹慎為官,勤政為民,心安理得,無愧無悔,人生豈不樂哉。要切記“縱貪欲如落水,不用吹灰之力,終成滅頂之災﹔保清廉似上山,定需步步用力,方能攀上巔峰。”千萬不能像趙雷武這樣半途而廢,前功盡棄。
相關專題 |
· 林偉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