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啟東
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提出:“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用鐵的紀律打造紀檢監察隊伍。”這既對加強紀檢監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為干部隊伍自身建設指明了方向。
紀檢監察干部都知道,黨章賦予的“三項主要任務”、“五項經常性工作”,以及《行政監察法》賦予的法定職責就是紀檢監察工作的“責任田”。然而,一段時間以來,有些紀檢監察干部甚至是領導干部,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角色上定位不准,大包大攬,越權越位,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嚴重影響了自己的主業。針對這種情況,中央、中央紀委明確提出“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簡稱“三轉”)的要求。王岐山同志強調,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糾正“四風”問題的根本舉措。
紀檢監察干部要立足“三轉”,開展好“三轉”研討,讓紀檢監察工作職能更加明確、方法更加科學、作風更加務實,從而更加科學有效地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因此,紀檢監察干部要結合“三轉”,當好“護航員”、“清障員”和“示范員”。
紀檢監察干部要當好全面深化改革的“護航員”。服務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和推進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及制度保障,是紀檢監察機關的雙重任務。換言之,紀檢監察干部要為全面深化改革保駕護航。因此,紀檢監察機關要明確職能定位,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將紀檢監察工作融入黨委、政府中心工作中去謀劃,當好參謀和助手。紀檢監察干部要准確把握“三轉”的主要內容和要求,找准定位、理清職責、攥緊拳頭、聚焦主業,將履職切入點從配合政府或部門開展督查,轉移到對政府和相關部門履行職責、改進作風的督查上來,為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紀律保障。
紀檢監察干部要當好作風問題和腐敗問題的“清障員”。當前,我國改革處於攻堅克難階段,也處於矛盾的凸現期。應該說,容易改的都改革掉了,留下來的要不是難點,就是阻力很大的。實踐告訴我們,改革發展的力度有多大,紀檢監察工作的力度就要有多大﹔改革發展推進到哪裡,紀檢監察工作的服務、監督和保障就要跟進到哪裡。作風問題不是小事,任由其發展下去,終會愈演愈烈,影響黨的事業。腐敗具有極強的傳染性、腐蝕性,如果不嚴加懲治,就會像瘟疫一般迅速傳播。因此,紀檢監察機關就要發揮自己的作用,增強主動監督意識,切實負起監督責任,敢於監督,善於監督﹔要通過加強信訪調查處理、查辦違紀違法案件、開展執法監察等工作,切實推進改革,促進發展,維護社會穩定。
紀檢監察干部要當好黨員干部的“示范員”。習近平指出“打鐵還需自身硬”。黨的偉大事業與國家的發展存亡,最為關鍵的基礎是我們的干部隊伍。職務就是職責,權力意味著責任。紀檢監察機關承擔著維護黨紀政紀、推進反腐敗斗爭的重要職責,必須以高標准要求自己,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紀檢監察干部是監督干部的干部,一定要嚴格執行“八項規定”,堅決反對“四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真正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要以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深入推進“三轉”,打造作風優良、素質過硬、業務精通的干部隊伍,
相關專題 |
· 謝啟東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