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讓歷史告訴未來 讓公祭洗滌心靈

付 彪

2014年02月28日16:2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兩個決定,分別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新華社受權播發了兩個決定全文。(2月28日《人民日報》)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確定,反映了全國人民的意願,表達了中華兒女的心聲。

“欲明大義,必先知史”。對於中國人民而言,抗日戰爭和南京大屠殺都是一種沉重的痛,它讓我們的民族承受了史無前例的劫難和重大損失。一段凝固的歷史,也是一部愛國主義的生動教材。設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就是讓歷史告訴未來,並用這一特殊的方式告訴今天的人們,什麼是“榮與辱”、什麼是“是與非”、什麼是“美與丑”﹔想想抗戰的勝利、想想30萬遇難同胞,看看今天祖國的富強、社會的安定,體味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無不源於他們的流血與犧牲。我們身處盛世,不能忘卻他們。忘記過去就是忘記根本、意味背叛。

新中國成立之際,為緬懷和傳承革命英烈的精神、銘記過去那一段段屈辱的歷史,毛澤東主席親自起草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文,親自執鏟奠基,昔日的皇家禁地,成了人民英雄安息的地方。人民英雄紀念碑是中華兒女英勇抗爭與奮戰的豐碑,同時也鐫刻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榮與辱。周總理常說到:“一想到我們死去的那些烈士,我們親密的戰友們,就有使不完的勁,要加倍地努力工作,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設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就是讓我們常常念想起他們,增長一種生的力量、責任的力量、勇敢面對各種困難與壓力的力量。

被稱謂“民族精神之父”的赫爾德說:“每一種文明都有自己獨特的精神──它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是一個盛產偉大精神的民族。在綿延五千年的文明創造中,孕育出許許多多光彩奪目、普照人間的民族精神。設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就是讓我們秉承他們的民族大義,傳承他們的精神血脈,以感恩之心對待生活,以大義之心對待社會,以進取之心對待事業,以淡泊之心對待名利,不斷升華我們的境界,振奮我們的精神,淨化我們的靈魂,追思過往,展望未來,丈量塵間紛擾,伸展出尊嚴的筋骨,凝聚起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娟、謝磊)
相關專題
· 付彪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