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賽場選馬”值得商榷

周曉雲

2014年02月28日15:4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當世人在感慨“伯樂不常有”、“知音難覓”、“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時候,難道“唯分取人”的“賽場選馬”就完全科學公平嗎?

不可否認,競爭性選拔在拓寬選人視野,防止“暗箱操作”方面的確很有效果。但簡單以分取人,“一考定音”,不看工作實績,不看德才表現,不聽群眾評價,單憑考分來選人用人,顯然是有失偏頗的。

在統一筆試、統一面試的情況下,“選馬規則”看似公平、公正,符合“優勝劣汰”的規律,實則不然,值得推敲。在筆試環節,什麼樣的人佔優勢?那就是知識水平高的人﹔在面試環節,又是什麼樣的人佔優勢?明顯是能說會道的人。

我不敢說,知識水平高的人都是紙上談兵的“書呆子”,也不敢說能說會道的人都是巧言令色的“老款嘴”。選知識水平高、口才好的人也沒有錯,但“唯分取人”已然忽視了“德”和“能”的考量,好比“抓住了芝麻丟掉了西瓜”,沒有抓住主要問題,可能會導致“高分低能”、“人崗不相適”等問題,助長“干得好不如考得好”,“考得好不如說得好”的歪風,造就大批“考試專業戶”,讓埋頭苦干的人沒有奔頭。

“賽場選馬”值得商榷,賽場上選出的“馬”是不是“好馬”,關鍵看“選馬”規則是否科學合理。第一,要考准“能”。根據崗位需求和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試題,適當降低年齡“門檻”,增加專業和經歷的要求,最大限度保証“人崗相適”、“用人所長”。第二,要考准“德”。適當增加考察分值的權重比例,擴大考察范圍,廣泛聽取干部群眾的評價,避免簡單“以分取人”,把“有才無德”,甚至是“無才無德”的人選拔上來。

不“唯分取人”,就要變“一考定音”為多元考錄,在看考官給分的同時,多聽群眾的意見和評價,問群眾給多少分,看德才表現如何。在看“賽場”分數的同時,多看工作經歷和實績,看“戰場”上贏得了多少分,衡量“實戰”能力如何。把口才與口碑、知識與能力相互印証,把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好馬”選拔出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