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銘記歷史在奮進中實現民族復興

趙艷生

2014年02月27日15:0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25日下午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草案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草案。(據2月25日新華網)

曾幾何時,在學習歷史時,對日本侵略者實施的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是多麼的義憤填膺,對抗日戰爭的勝利又是多麼的欣喜和自豪,無限感慨,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而現在,對於這兩個重要日子的記憶已經漸漸模糊,回答這兩個日子具體在哪一天,需要列出幾個日子來選擇。

不僅僅是筆者,看到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兩個決定草案”,詢問身邊的朋友,有誰知道這兩個重要的日子,結果也很令人失望。對於抗日戰爭勝利日還有人能蒙對,而對於南京大屠殺隻能蒙對月份。

生活在北方,遠離南京,這並不是遺忘那段悲慘歷史的借口。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忘記那段歷史,忘記這兩個對中華民族來說很重要很重要的日子,我們愧對那些為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而流血犧牲的先烈,愧對三十多萬被屠殺的南京民眾。

有人說,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不僅有利於人們銘記歷史,更是在宣揚勝利,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不可否認,勝利日讓人自豪,但是確定9月3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最重要的是要讓人們知道勝利之艱,勝利之難,勝利來之不易。特別是同時把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有人說設立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像是在中華民族的傷口上撒鹽,因為南京大屠殺三十多萬人慘遭殺戮,是中華民族最屈辱的一段歷史。其實不然,將這個日子設立為國家公祭日,是對逝者的祭奠。而且,即使算是在傷口撒鹽,也是在刺激民族的肌體,別忘記了民族的傷痛。特別是在日本右翼勢力抬頭的今天,中華民族要時刻謹記那段歷史,謹防被侵略者篡改。

歷史証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民族就要流血,人民就會有巨大的犧牲。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就是要銘記歷史,做到知痛而奮進,知辱而后勇。特別是全民族要團結一心,奮發有為,努力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以此來祭奠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先輩,告慰戰爭遇難同胞的在天之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娟、謝磊)
相關專題
· 老兵808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