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三石
公安部負責人日前表示,要用3年時間徹底解決戶口和身份証信息“錯、重、假”問題,實現全國戶口和公民身份號碼准確性、唯一性、權威性。長期以來,一些地方公安部門內外勾結聯手上演戶口、身份証“變臉術”,假戶口、假身份証不斷被曝光,執法機關公信力面臨挑戰。(2月25日 北京晨報 )
陝西“房姐”龔愛愛、河南鄭州“房妹”一人擁有多個戶口和身份証,讓人咋舌。無獨有偶,江西、安徽不久前非法戶口中介買賣“幽靈戶口”,不僅如此,一些涉案落馬的政府官員,比如安徽省鳳陽縣原公安局長陶勇、山西運城市原紀委干部張彥、廣東汕尾原煙草局長陳文鑄,也都擁有雙重戶口和多個身份証。
辦理“戶口”這件事,在普通人看來十分繁雜而又嚴肅的事情,為何對個別人卻易如反掌呢?筆者認為,這其中必有暗箱操作的“內鬼”存在,而且這樣的“內鬼”一定遍布在全國各地。否則,怎會在4個省推進人像比對系統建設時,就注銷重復戶口43.1萬個。這不僅僅只是工作失誤造成的。更折射出了我們戶籍管理制度上存在的缺陷,
有媒體曾經調查過,目前與戶籍挂鉤的個人權利有20多項,涉及政治權利、就業權利、教育權利、社會保障、計劃生育等各個方面。人們一個普遍的感受是,大城市戶口附加了太多有形或隱形的福利,甚至成了尊嚴和身份的象征。具體到每個地區,還有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規定,如住房限購、車輛限購等等。有戶口,就可以突破一些城市房產限購令的約束,享受依附在城市戶口上的種種福利。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陳友華就表示:“戶口附著的居民福利差別巨大,這本身就牽涉社會公平。在權勢面前,這種不公被利用並且放大了。”有媒體則將之概括為“為屌絲設障,為特權放行”。
鑒於此,公安部推行 “3年時間徹底清除假戶口”,此舉是中央系列規定以及反腐倡廉高壓態勢下的大勢所趨,更是當務之急。
然而,在推進專項清理整頓工作的同時,有必要“翻翻舊賬”。那些曾經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的房姐、房叔等等多重戶口事件背后,一定隱藏著不可告人的權錢交易,相關部門必須深挖其背后的利益鏈條,把“舊賬”翻出來,把“內鬼”找出來。不要發現問題,立即改正就算完事,要把那些暗箱操作、中飽私囊的“害群之馬”揪出來,並嚴肅處理,讓這些把工作當兒戲,目無法紀的干部丟進牢獄,為自己擾亂社會公平正義秩序的行為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