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據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載文稱:劉少奇始終堅持廉潔奉公、無私奉獻,他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無條件地服從黨和人民的安排。外出工作時,劉少奇總是同身邊的工作人員“約法三章”:不請客,不迎送,不准向地方提任何要求和接受任何禮物。
毫無疑義,這一“約法三章”是一面廉潔自律的鏡子,彰顯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嚴以律己、廉潔奉公的嚴謹作風,給人一種震撼人心的思想力量。
我們常說,為政之要在於廉潔,廉潔之本在於自律,自律之道在於防患未然。滋生腐敗最先突破的是廉潔自律這道防線,保持清廉必須固守的是廉潔自律這條底線。古人雲:“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廉潔自律首先要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線。“寧可清貧自在,不可濁富多憂”,平心靜氣,豁達樂觀,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小節不可失”,“小節不可縱”,嚴於律己、以苦為樂,以奉獻為榮,方能保証一身正氣,坦蕩為人,才無愧於黨培養之情和人民的養育之恩。作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以自身的實際行動,為我們作出了表率、樹立了榜樣。
相比之下,我們有的黨員干部對吃請、迎送,到基層收受“土特產”等一些“小節”問題缺乏清醒的認識,往往認為吃一頓飯、喝一瓶酒、接一盒茶、拿一條煙不是什麼問題,但實際上,這就是一種腐蝕劑。小節失守,大節難保﹔小病不醫,大病難治。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小節”問題同樣具有潛移默化的腐蝕作用,“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不慮於微,始成大患﹔不防於小,終虧大德”,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所以,小節不小,小節可見精神,小節體現品性,小節關乎成敗。搞一次特殊,就丟掉一分威信﹔破一次規矩,就留下一個污點﹔謀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民心。一個黨員干部如果在小事小節上“失守”,就很難在大事大節上守得住,這是被無數事實証明了的一條定律。
正因如此,筆者認為,劉少奇的“約法三章”就是我們端正言行的“風紀鏡”,每個黨員干部都要把它裝在身上,時不時拿出來照一照,時不時整理一下“儀容”,要切記,一頓小宴請、一個小紅包、一條煙、一瓶酒、一張卡,看似很平常、很普遍,但如果這些小節上不注意,就像人身上長的毒瘤一樣,不及時“刮骨療毒”,任其擴散,就會危及生命,不可救藥。這在近年來的落馬貪官身上,早已得到驗証,教訓也是極其深刻的。
如此說來,對照劉少奇的“約法三章”這面鏡子,我們的黨員干部都要有所反思、有所警醒,注重在日常小事和細節問題上堅守住心靈的“防護堤”,要善於自己給自己立規矩,敢於自己給自己定框框,勇於自己給自己不方便,從堅決杜絕吃點、喝點、拿點、玩點等小事做起,以“螻蟻之穴,潰堤千裡”的憂患之心對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之心對待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大事講原則,小事不含糊。如此,才能“拘小節”而“保大節”,走好人生每一步。
相關專題 |
· 林偉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