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生
1月13日下午5時許,海瑞墓管理處負責人陳濤從“海瑞誕辰500周年學術研討會”現場匆匆趕回墓園,忙著准備14日接待前來參觀的專家團。工作10年裡,陳濤就接待過多位前來參觀的國家領導人。據統計,海瑞墓每年接待游客量約為10萬人次,旅游旺季每天都有8至10個旅游團慕名觀瞻。(據1月14日《海南日報》)
眾所周知,海瑞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清官。一談到海瑞,很多人就會想到《海瑞罷官》、《海瑞罵皇帝》等文章。不僅如此,談到海瑞,人們還會想到電視劇《海瑞斗嚴嵩》等,當然,嚴嵩是歷史上臭名昭彰的貪官。由於海瑞剛正、清廉,以至於海瑞被后人尊稱為“海青天”、“南包公”。
海瑞雖然有名,但知曉海瑞墓的人卻寥寥。就拿筆者來說,隻知道海瑞其人其事,並不知道海瑞墓在何處。畢竟海瑞墓只是一個風景並不甚出色,不甚迷人的小景點,相比海南那些著名風景區,海瑞墓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然而,就是這樣,海瑞墓一年還要接待10萬人次的游客慕名前來觀瞻。這很讓人詫異,海瑞墓的魅力何在呢?
其實,大多數人觀瞻海瑞墓,並不是為了游覽風景,而是崇拜。人們崇拜海瑞清正廉潔、興利除弊、以民為先﹔崇拜其剛正不阿、不畏權貴、敢講真言。海瑞的名字一直是清正廉潔的代名詞,是后代官員心中的楷模、豐碑,是民眾心中朗朗的青天。人們觀瞻海瑞墓,不僅僅是對海瑞的敬仰,更是對政治清明,干部清正的向往,是對執政者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企盼。黨政干部不應小覷民眾的這種企盼。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歷史上的貪官,留下的都是如嚴嵩、和珅那樣的歷史罵名、臭名,而包拯、海瑞這樣的清官,留下的是美名、贊譽。臭名、罵名讓歷史唾棄,贊譽美名讓人民百世相傳。對於黨政干部來講,觀瞻海瑞墓,就要明白錢財只是身外物,官聲才是真財富。觀瞻海瑞墓,是在接受教育,是讓心靈接受清正廉潔的洗禮,對海瑞品格的承傳。
人生如白駒過隙,黨政干部要想在短暫的人生中青史留名,必須要勇於站在深化改革的潮頭,牢記總書記“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的教誨,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樹立自己務實的形象,打造自己清廉剛正的人生品牌。
相關專題 |
· 老兵808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