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倪發科“玩玉喪志”見証“雅賄”再雅也是賄

林偉

2014年01月14日14:5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歷經數月調查,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受賄問題得到查實。根據中紀委公布的調查結果,倪發科“玩玉喪志”,瘋狂收受的大量玉石佔其受賄總額的近八成。從收受金錢、房產到借玉石、古董、字畫等“雅好”行貪腐之實,倪發科案再次引發了人們對“雅賄”這一腐敗方式的關注。(2014年1月10日新華網)

所謂“雅賄”,就是以一些高雅的藝術品代替了其它錢物成為了行賄物品。其實,任何高雅的物品,隻要進入了政務活動中的等價交換,就構成了賄賂行為,就同樣是腐敗行為。也就是說,人都有七情六欲,有愛好甚至高雅愛好本身沒什麼錯。但是,假如這種“愛好”與手中的權力結合,就會衍生出可怕的腐敗,即:“雅賄”。而這種情況下的所謂“高雅愛好”,正是新形勢下腐敗的變形。

倪發科就是最典型的例証。看電視、看書,玉不離手﹔穿得多時,脖子上還要戴上一個玉石挂件。倪發科對玉石的愛好可謂痴迷。他說,選擇收取、欣賞玉石作為自己的享樂,是因為“玉石是新型的高檔商品、特殊商品,一塊上萬、幾十萬元的都有,絕對是高消費、奢侈品”。隻要說起玉石,他頓時來了精神,兩眼發光。明知玉石價值不菲,卻照收不誤,對好的和田玉更是來者不拒。正是這一所謂的“雅好”被嗅覺靈敏的老板們捕捉到,成了打開倪發科權力大門、獲取權力庇護的敲門磚。

根據中紀委為期數月的調查,倪發科收受的玉石佔到了其受賄總額的近八成。然而,像倪發科這樣以貴重藝術品、文物藏品為受賄來源的腐敗行為近年來並不少見。但是,作為新的賄賂方式,由於其收受行為更為隱蔽,在認定上存在取証、估值等較大難度,目前相關紀律條例和法律條文對這一新賄賂方式還缺乏詳細統一的規范,存在一定的制度漏洞。據安徽省一位紀委干部介紹,目前黨內的紀律處罰條例中還沒有關於“雅賄”的相關規定,紀委部門在調查時也面臨著取証難、價值評估難等現實。

由此觀之,以金錢與美色賄賂政府官員,如今似乎已成一樁比較落伍的老土手段,名家字畫、珍奇古玩等帶有文化品位的物品已成為他們的新寵,其目的就是為了逃避法律的懲處和制裁。目前,無論是法律還是有關制度,都沒有明確而具體的關於“雅貪”、“雅賄”的處理規定。而人們也沒有充分認識到“雅貪”、“雅賄”的形式及其危害,致使這種形式的腐敗得以蔓延。特別是像倪發科這樣的官員早已認識到這種“雅貪”其經濟利益大於直接收錢,而且一些藝術品在市場上仍在不斷升值。所以,他們的“愛好”更是加大了“有心人”行“雅賄”的力度。

毫無疑問,“雅賄”的泛起,是新時期反腐倡廉的一大勁敵。我們的反腐“軟件”必須盡快升級,用制度之籠關住“雅賄”之手,從制度上杜絕“雅賄”這一腐敗現象的發生。特別是各級官員要切記“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一要警惕這種“雅貪”、“雅賄”的新動向,不要上當受騙﹔二要抑制自己的“興趣”與“愛好”,防止被其所利用﹔三要認識到“雅貪”、“雅賄”的性質,防止重蹈倪發科的覆轍,成為“雅好”的犧牲品。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娟、謝磊)
相關專題
· 林偉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